现在很多人的旅游享受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放松心情、欣赏自然景观上,反而更愿意去深入各地了解风土人情,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人生阅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出国旅行,看一看国外的不同发展方式和风俗习惯。今天我们要说一说位于尼泊尔的一项极限挑战:烧尸庙旁尼泊尔苦行僧的独特修行。 去过尼泊尔旅游的朋友应该知道,在尼泊尔当地,一些脸上涂着五颜六色的中年男子是有非常高社会地位的。他们被当地人称为修行圣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苦行僧”。尼泊尔的大多数民众信奉佛教,国内也有许多佛教庙堂,再加上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在此地诞生的,人们更是对宗教信仰有着非常崇高的敬意。 在佛教的修行之中,“苦修”是非常艰难的,一般人根本坚持不下来。但是在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有这样一个地方,居住着很多苦行僧,他们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这就是巴格马蒂河边的烧尸庙,这里的僧人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奇葩的,一位苦行僧还曾在家中整整60年不出门。 苦行僧的日子基本上就是脱离凡尘俗事,几乎断绝物质需求,在一种极度艰苦的环境下感受佛法的伟大。在他们的眼里,这样自虐礼佛的方式可以抵消很多罪孽,死后便可去往西方极乐世界。大多数苦行僧的年龄都是40左右,也算历经了人间沧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得到升华。 苦行僧是没有财产的,每天的日常基本就是米饭和水,或者是面团。长期这样的修行使他们已经变得气定神闲,对饥饿的感知也降低了不少。他们没有固定的住所,常常会住在寺庙或者佛塔的石洞中。那位六十多年没出过屋门的苦行僧,便是始终在一个石洞中冥想睡觉,念经打坐,生活清苦,几乎与世俗完全隔绝。 据说这种独特的苦修方式就是释迦牟尼发明的,但悟道之后他便不再提倡这样的方式。但还是不少人依旧沿袭了这种方式,尤其是在帕苏帕蒂神庙的空地上有一个很大的烧尸场,这里的每一个苦行僧都会用这种极限挑战的方式进行修行。每年还有不少游客到此特地来参观。不少游客看着他们可怜,都愿意施舍一些钱财或者食物,但确实很多人也不能理解。 有人说这种修行方式放在现代来说就是浪费生命,有人又说这样的宗教信仰本来就是他们心中活下去的动力。无论是哪种说法,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大家对此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
|
来自: skysun000001 > 《佛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