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朱说片之十八 《不同俗见始风流》

 如歌行板11 2019-08-19

这几天,很多摄友给我发来图片,下面选两张来看看。

摄友说,这张图片的名字叫《接》,显得有些直白。这样的角度,显然,作者是动了脑的。

这种情况,我可能更倾向于是仰拍。大家手中的布在图片的占到画面的百分之六十,然后一个人手里拿杆子打枣占百分之二十。去掉了多余的人和无关的表情,这样的构图视觉冲击力会好很多。

这张图片,两位老人拉家常的情景,抓的时机有些问题。如果是两个人耳语,表情专注些,可能效果更好。

我们来看看国际级大师的摄影作品。

 

同样是交谈,大师的画面就具有非常强的现场感和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我经常说,摄影和其他艺术一样, 都是讲究个性的。没有个性的艺术,称不上是真正的艺术。

很明显,摄友的两张图片,缺少这种个性,所以画面比较平,张力明显不足。但通过比较,我想大家可能会更容易明白其中的差距以及解决方法。

近年来,中国影坛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中国式摄影”,就是少到几个人,多到成千上万人拍同一个场景,拍出来的东西,都是大同小异,根本没有任何个性可言。

摄影人在拍摄的时候,要有自己不同于常人的想法,更准确的利用镜头语言。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能做到这些,才能真正的跻身于摄影人的行列,才能有属于自己的经典作品,才不会辜负你花了大量银子购置的长枪短炮以及你用金钱无法买来的时间。当然,这要付出别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功夫到了,有再多的投稿,也能比较容易有获奖的机会。

最后,就用我刚写的两句“诗”来结束今天的话题吧。

诗曰:

莫道此功习者众,

不同俗见始风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