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惨不忍睹的传世名画竟是镇国之宝,修复后重现1200年前神采

 乐学楼 2019-08-19

因为从小喜欢集邮,所以对中国历代名画邮票也是独有钟情。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北京月坛邮票市场偶然看到了几枚印有《五牛图》画面的邮资明信片,甚是喜爱,就买了一套。这套邮资明信片一共有5枚,正好每枚印有一头牛,5枚组成一幅完整的《五牛图》画面。之后我陆续购买了近百套这样的邮资明信片,同时我也对创作于唐代的这幅传世名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研究这幅画。

惨不忍睹的传世名画竟是镇国之宝,修复后重现1200年前神采

中国人民邮政1985年发行的《五牛图》邮资明信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邮政(后改为中国邮政)开始陆续发行历代传世名画邮票,截止今日已经发行了大量的名画,唯独被誉为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五牛图》至今尚未发行。多年来一直期待它发行的那一天,不知2021年能否发行。

镇国之宝《五牛图》,辉煌重现

《五牛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韩滉(723—787年)最知名的画作。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有的俯首吃草,有的翘首前仰,有的回顾舔舌,有的缓步跂行,动态十足,不仅形似,而且神态各异,各具特征,表现了不同的性情,有活泼者、沉静者、喧闹者、胆怯者、倔强者,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命活力。

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幅高清晰的《五牛图》画卷吧

惨不忍睹的传世名画竟是镇国之宝,修复后重现1200年前神采

唐 韩湟《五牛图》黄麻纸本设色 20.8cmx139.8cm

韩滉抓住牛所共有的特征,用笔粗放凝重,而略显滞拙的线砖钩画,强调牛的形体和筋骨、牛眼的炯炯有神,使牛显得既健壮又有神气。在造型上,无论是牛的正面或是侧面,低头还是昂头,比例、透视关系都处理得极佳,结构准确,注意吸收民间绘画的长处,风格上浑厚朴实,线砖流畅优美,曲尽其妙,表现出高超的笔墨技巧,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五牛图》打破了汉代只画牛侧面和平面的装饰性格局,生动地表现了牛的各种动态。尤其是中间那头牛,正对着观画者,角度独特。画家准确画出了牛的透视关系,立体感强,形神兼备。

千古流传《五牛图》,命运多舛

这幅《五牛图》对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每次故宫博物院展出时,都会人山人海一般。可是你可知道这幅镇国之宝的传世名画曾经遭遇了怎样的劫难?

根据《五牛图》画卷上的诗文题跋等信息得知,它曾流入南宋内府,元代时经赵伯昂、赵孟頫、元太子,明代项元汁等收藏过,清代曾藏于浙江汪氏求是斋,金农曾两度观赏此图,最后一次是在乾隆十一年(1746) 。清末,此画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了紫禁城,《五牛图》被掠夺到国外。

此后,《五牛图》几经辗转,被香港企业家吴蘅孙买下。20世纪50年代初,吴氏企业濒临破产,吴薪孙自知无力再保存这幅名画,便忍痛决定出售此画。 消息传出后,周恩来总理收到了一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在香港露面,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内。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名画虽然回归祖国,但经历了颠沛流离,画面上蒙满了尘垢,伤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蚀数百处,已是面目全非。

惨不忍睹的传世名画竟是镇国之宝,修复后重现1200年前神采

《五牛图》局部,修复前

全力修复《五牛图》,神采重生

1977年,几经波折最终被赎回的《五牛图》护送到了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整幅画作的修复工作由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亲自主持。当时的这幅传世名画已经千疮百孔、遍体霉斑,仅五牛身上大小蛀洞便达数百处。此时,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修复前的五牛图为什么如此差不忍睹?

孙承枝接手《五牛图》后,心情凝重、寝食难安。数日之间,图卷陈于几案,不敢妄动。残损的画卷破洞太多,修复的关键是补洞。悉心研究原画纸的质地、帘纹、光泽、颜色,严格择选配补用纸,至为紧要。当然,要找到与原纸完全相同的配补材料几乎不可能,只得力求近似。孙承枝在故宫旧藏得纸张中反复筛选,屡次用小样比较,最后择定一种年代相近、质色相当的旧纸,方觉称心。更难以想象的是用水给千年陈画去除污垢。白水浇上去,黄汤流下来,他就用排笔蘸热水反复刷洗画面,牛的形象逐步露出面貌之后,虽然画面破损依旧,但纸色、墨彩、印鉴、题跋却已焕然一新。

惨不忍睹的传世名画竟是镇国之宝,修复后重现1200年前神采

孙承枝修复《五牛图》

惨不忍睹的传世名画竟是镇国之宝,修复后重现1200年前神采

《五牛图》局部,修复中

《五牛图》旧裱共有四层,两层背纸很快揭去,再揭命纸,可就费劲了。命纸与画心直接粘连,揭除命纸时若稍有疏忽,或揭掉半层画心,或掉粉掉色,或揭得厚薄不匀,再或者揭完命纸,画心粘在案上起不了台,或勉强起台而支离破碎等诸多可能,都有可能使此画万劫不复。

孙承枝揭除画卷的命纸是慎之又慎。他先用镊子轻轻地一点一点地揭起命纸,遇到难点就用手指轻轻揉搓,搓捻成极细的小条再取下,最终完好无损地过了这一难关。这样一幅不大的手卷,只揭除了一层命纸,他就足足用了五天。

惨不忍睹的传世名画竟是镇国之宝,修复后重现1200年前神采

《五牛图》,修复中

惨不忍睹的传世名画竟是镇国之宝,修复后重现1200年前神采

《五牛图》局部,修复前后对比

经过淋洗脏污,洗、揭、刮、补、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然后又补全了画心破洞处的颜色,再经镶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一件生命垂危的镇国之宝,在孙承枝手中重新焕发生机。八个月后,得到了验收专家组的极高评价,认为图卷修复与原画保持了统一,达到了完美的装裱修复水平。

今天我们还能欣赏到如此精美的画卷,孙承枝先生等修复专家功不可没,其贡献不亚于《五牛图》的作者韩滉。


尊重原创,敬畏艺术。

子木/文 2019/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