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年话牛|古代黄牛的精气神——欣赏传世名画《五牛图》

 木讷叟斋 2022-05-04 发布于四川

古代黄牛的精气神——欣赏传世名画《五牛图》


古代的黄牛有怎样的精气神?看看一位唐朝宰相手绘的《五牛图》,就可以一窥究竟。

《五牛图》是唐代画家韩滉的作品。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6.8厘米。我国目前所见传世最早的纸本画卷,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牛图画卷】

韩滉(723—787),本为中唐时期的一位高官,他因参与平定藩镇叛乱有功,官至左仆射(pú yè)同平章事(地位相当于“宰相”),封晋国公。时人称赞他“武能禁暴,文以经国”。“营田集粟,且耕且战”是韩滉的治国主张。他为此身体力行,任两浙节度使时,屡屡为朝廷供给粮米,充实公库。而他个人则生性节俭,雅好琴棋书画,擅长人物画和田家风俗画。

低头觅食  灌枝搔痒

韩滉这幅《五牛图》,画的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黄牛。黄牛大约在四、五千年前从西亚传入,最初是用于祭天的珍贵牲畜。周朝时,“天子”祭天用九鼎,第一只鼎盛牛肉,称为“太牢”(诸侯祭域内山川,只能用六鼎,第一只鼎盛羊肉,称为“少牢”)。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耕器具发展,牛又被广泛用作农业生产的“动力资源”,它和马一起成为了“六畜”的排头兵。可以说,牛是古代民间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动物。

片花黑白  翘首而驰

越是常见的东西越不好画,这是一个常识。韩滉在任地方官时,曾深入山乡田野亲自组织农民“治水养鱼”,有机会了解民间疾苦,熟悉农村风俗,丰富了生活见识。因而他“能图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北宋《宣和画谱》中记载了韩滉的三十六幅作品,但传世于今的只有这一卷《五牛图》。

纵跐而鸣  似闻哞声

《五牛图》画了五头肥壮的黄牛。居中的一头为正面,运用透视精确,其他四头为侧面,形态不一。它们有的低头吃草,有的翘首奔驰,有的跐足而鸣,有的舔舌回顾,有的缓步徐行,无不形貌真切,神情生动。勾线笔墨简劲粗犷而富有变化,敷色清淡沉着,色调真实自然。准确描绘出牛的形体结构、强力的筋骨和皮毛的质感,十分恰当的表现出黄牛内蕴的精力和持重的惰性。还有品鉴家认为,这些黄牛的形象,也是画家本人“任重而顺、甘于寂寞”的精神写照。

舔舌回顾  憨态可掬

以往,我因为孤陋寡闻,曾误以为中国绘画不善于写实。其实不然。早在隋唐五代时期,写实风格的绘画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画人物的,有“吴带当凤”的吴道子,虽然没有作品传世于今,但是从现存的宗教绘画雕塑中(如《八十七神仙卷》等),可以一窥其神韵。画动物的,有韩斡画的马(《照夜白图》),韩滉及其弟子戴嵩画的牛(斗牛图),黄筌画的鸟(《珍禽图》),等等。他们的作品,都称得上贴实自然,形神兼备。

缓步跂行  兴托春犁

《五牛图》是韩滉以田家生活题材绘画的代表之作。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曾庋藏此画卷,并反复题跋,赞为“神气磊落,稀世名笔”。后来被收入清廷内府。但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这幅名画也遭洗劫,下落不明。上世纪50年代,这幅画在香港现身,将被拍卖。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挥了一场抢救国宝的紧急行动,终于让这幅千年古画得以回归祖国。

【五牛图小型张(请横看)】

2013年,《五牛图》作为中国古代绘画的杰出代表,入选为“九大镇国之宝”。今年(2021年)适逢农历辛丑牛年,中国邮政在3月20日发行《五牛图》特种邮票(志号2021-4),将这幅千古名画再现于方寸之中。邮票由王虎鸣先生担纲设计,采用机制宣纸材料,以胶雕套印技术印制。套票根据原画布局采用多样化的票幅,微雕模切齿孔工艺,小型张则采用无齿孔和大规格的尺寸。这套邮票重现了《五牛图》细腻精微、神形兼备的艺术特色,让邮友们可以将这幅千古名画,收纳在自己的邮册之中细细品赏。古代耕牛的那份精气神,翩然活现于眼前。

【五牛图版张】

木讷叟柏森记于2021年4月1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