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分子五大弱点使其不能成大事

 大红门16 2019-08-19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就流传一句话: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还有一句话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两句话有一个共性:对知识分子都存在歧视或嘲弄。同时,也揭示了一种现实情况。不由得让我深思:秀才(这里的秀才,其实是文人的代名词)造反,为何十年不成?觉得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知识分子没有极强的号召力。大凡历史上的起义成功者,往往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人格魅力往往与勇武、豪放,不拘小节、讲义气、粗犷、敢想敢干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与知识的多寡无关。比如,汉高祖刘邦,年轻时不学无术,无赖成性,好赌嗜酒,乱搞男女关系。。。。。。可以这样说,这家伙在品德方面无一可称道之处,在一般人眼里,无非是个无赖,以至于当时这家伙年近而立仍讨不到老婆,连老爹刘太公都骂他。可是,偏偏就是这家伙,成就一代帝业,最终打败了勇武过人、不可一世的项羽,奠定汉家四百年的江山。为什么?这就是在乱世,他的缺点恰恰成了他的优势:正由于他豪放,讲义气,胆大,才团结了夏侯婴、樊哙等等一帮武夫,使他们把刘邦视为知己,愿意为其卖死力,也使有谋略的萧何认为他可辅佐,以建功立业。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试想,论才干,他与韩信、张良、陈平等无法相比,可是,后者都缺乏这样的人格魅力,以致无法形成巨大的凝聚力,让大家团结在自己周围。刘项原来不读书,大功业往往是具有匪气的不学无术的无赖建立的,这也许是历史跟一向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民族开的天大玩笑吧?
二,知识分子往往做事优柔寡断,缺乏魄力。乱世之中,要想造反成功,必须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否则容易丧失大好战机。可是,由于知识分子读书太多,考虑问题往往较全面,前思后想,唯恐有缺漏之处。这固然有一定好处,但恰恰也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因为世事往往难以十全十美,有时必须两害相权取其轻,大胆决策。等你考虑得万无一失时,最有力的时机已丧失殆尽了,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败而何?韩信就是这类知识分子的典型:当他的实力达到顶峰时,别人劝他背弃汉王,他优柔寡断,思之再三,认为汉王有大恩于己,不肯背叛;当刘邦要收拾他以消除对自己的威胁时,他兵权明明已旁落,却想造反,结果落得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从这一点来说,知识分子只能做别人的谋士,为他人做嫁衣裳,不能独立为王也。不亦悲夫?
三,知识分子最爱窝里斗,互相瞧不起,这恰恰是知识分子的致命弱点。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即指出了知识分子自命清高的毛病。俗话说:两人智慧胜一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知识分子虽懂得这个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明明自己脱离实际,纸上谈兵,却往往目高于顶,自以为是,谁也不服谁。用老毛的话说——知识分子的臭毛病。其实这也毫不奇怪,就自然界来说,一种旋转的天体,一旦自身有了巨大能量,就会产生离心力,而不是向心力;知识分子多读了一些书,自身“能量”大增,能不如此?《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司马徽说: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刘皇叔把二人全得到了,却最终未能得天下,为何?原因固然多方面,但恐怕也与两人不能真正充分合作有关吧(尤其是庞统自以为是,非与诸葛一争高下)?这一点,在袁绍阵营表现的最为充分:袁绍手下不乏许攸、审配、田丰、沮授、逄记、郭图、辛评、辛毗、陈琳、崔琰等杰出谋士,他们都有真才实学,可是大家不能同舟共济,而是离心离德,互相吵架、算计,各负其能,最终使兵强马壮的袁本初兵败身死,可悲可叹!事业的成功要求一个集团必须团结如一,知识分子有这一缺陷,焉能成功?
四,知识分子大多不够残忍,缺乏权术。中国的历史早已证明:成大事者,必须有“忍”的功夫,这“忍”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忍耐”,也叫韬光养晦;二是“残忍”。不具备这两个素质者,绝难成功。君看越王勾践,把这两项功夫练到了绝顶:他在吴王夫差面前再三装孙子,为表“忠心”,甚至不惜品尝夫差的粪便;当取得成功后,他不惜杀害建立大功且一直忠心耿耿的文种。其他如曹操、司马懿、武则天、朱元璋、朱棣、雍正、、、、、、哪一个不具有心狠手辣的特点?反面的例子就是水泊梁山的头领白衣秀士王伦,这位老兄不想接纳晁盖、吴用等好汉,却又心慈手软,不忍对他们下手。结果吴用看出了问题,便煽风点火,利用林冲杀了王伦,这位王秀才只落得身首异处,鹊巢鸠占,还落了个心胸狭窄的恶名,贻笑千古。知识分子为什麽大多不残忍?因为他们自小学习的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仁”是他们的最高灵魂之一,于是他们成了谦谦君子,品德高尚,胸无渣滓,更不会用缺德手段害人,只能成为历史上的代代忠臣,奋不顾身,极力死谏昏君,最终被小人和昏君害死,成为专制祭坛上的牺牲品。不亦悲乎?
五,知识分子大多脸皮薄,自尊心太强。俗话说:脸皮薄,吃不着;脸皮厚,吃个够。稍读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大凡能够推翻前朝或政治上成功者,大都精通厚黑学。在这些人的心中,权利、富贵、成功最重要,至于脸皮、人性、道德,要不要都可。唐朝的安禄山,脸皮厚似城墙,竟尊称比他小十几岁的杨贵妃为干妈,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厚着脸皮叫出口的。再看后晋皇帝石敬瑭,这位老兄不但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另外每年纳岁绢三十万匹,并向比他小10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自称“儿皇帝”,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逢年过节,还派使者向契丹国主、太后、贵族大臣送礼。那些人一不满意,就派人责备石敬瑭,石敬瑭总是恭恭敬敬,赔礼请罪。晋朝使者到了契丹,契丹官员傲气十足,说了许多侮辱性的话。使者受了气,回到汴京,把这些事传了开去。朝廷上下都觉得丢脸,只有石敬瑭毫不在乎。我敢说:真正的知识分子,即使统治者用杀头来要挟,他们也不会无耻到如此地步,因为人格尊严在他们心中重如泰山。
于是乎,几千年来,知识分子在改朝换代的历史进程中,只能做流氓无赖头子的谋士,一旦成功,也往往脱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可悲下场,文种、李斯、刘伯温、、、、、、而社会却没有多少实际的进步,依然在专制的阴影下蜗牛式爬行,百姓则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本来是救民于水火之中,可他们的实际作用却不过是使一个个专制的屠夫坐稳了江山,这难道不是一代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吗?
如今,知识分子作为改朝换代工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那么,在这个新时代,知识分子的真正使命是什么?我以为应当像鲁迅、柏杨等人那样,做国家肌体上的牛虻,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针砭社会时弊,监督官员和政府,呼唤公平正义和良知,为国家的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此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