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 边义 辽阳边义老师 摊破浣溪沙在《浣溪沙》基调上,另有《摊破浣溪沙》,乃《浣溪沙》之变体。以南唐中主李璟之《摊破浣溪沙》最有代表性。我们单独立谱解之,从中益见《浣溪沙》与七律之间的关联。 谱例:
【谱式】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七律,避孤平),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七律,一三不拘),中仄平平平仄仄(准律句。三习平),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七律,一三不拘),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三不拘,与上对偶),中仄中平平仄仄(七律,一三不拘),仄平平(韵)。 【句式解说】通篇六个七言皆律句,平仄变格悉如七律。上片首句避孤平。其余五个七言句皆可按七律变格135不拘。下片前两句平仄对仗,辞语对偶。每篇末句三言已成平仄不易的特殊定式。 【附例】1: 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 2: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本调律析】(1)《摊破浣溪沙》,常格为双调,其上下片句式及用韵排序为: 上片: 七(韵),七(韵),七,三(韵)。 下片: 七,七(韵),七,三(韵)。 显见乃采用添字、摊破方法,将原先《浣溪沙》末句之句尾三字分切开来,成为单独的三字句。故名《摊破浣溪沙》。 (2) 词中“摊破”这一术语,包含了“摊”与“破”双重概念,“摊”增添延展之意,“破”切分破开之意。此调原格每片末句皆为七言句。变体的做法是,先将其“摊开”即在其末三字之前添加了三个字,从而成为十字句,之后再将他“破开”,即把这个十字句再从后边切下三字,另成一句。这样,原来的押韵句就成了不押韵句。极韵尾被截下的三个字句带走了。先摊后破,故名“摊破”。 这种说法,合乎摊破之理,只是有点儿绕圈子。还可以有另一种表述:将原格每片末句,由与上句相粘之“平起平收式”入韵句,改作“仄起仄收式”之无韵句,然后,缀添一个三字句作为结尾。如此表诉虽较简明,但却不符合“摊破”过程的律理。 (3)认识事物本质最好办法是“比较法”。无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无不如此。我们以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为例,在其末尾三字句前按“中平中仄”格式各添补上四字,便成为两首首联失对变体七绝。 如: 病起萧萧两鬓华, 中仄平平仄仄平 卧看残月上窗纱。 中平中仄仄平平 豆蔻连梢煎熟水, 中仄中平平仄仄 (忧心落落)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 中仄中平平仄仄 门前风景雨来佳。 中平中仄仄平平 终日向人多酝籍 中仄中平平仄仄 (晴欣唯有)木樨花。 (中仄中平)仄仄平 如此比照也可以进一步认识诗律与词律之承继关系。宋词定型于唐代律诗之后,词家在填词时,对其中七言律句,按诗律变格,是顺理成章的。 (4)《摊破浣溪沙》下片第一二句亦习用对偶。如李璟两首词中,“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清照词中“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运用对偶,可谓《摊破浣溪沙》重要特色。 2018-06-08 舞蝶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