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沁园春,词牌名(词调当以北宋京都之沁园为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此词牌是常见词牌,也是词友们喜欢填写的一种词牌,它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另有六种变体。代表作有毛泽东《沁园春·雪》等。 《沁园春》词牌属于“豪放激壮类”;宜填写“壮阔豪迈、宽宏器宇和雍容华丽”类题材。因其用平韵,调势活泼生动,可平可仄之字极多,较为自由,有和婉协谐而流畅之特点,亦可用于言志、议论、谐谑、叙事、酬赠、祝颂等题材。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格律对照例词:《沁园春·孤馆灯青》 中中平平,中中中中,中中中平(韵)。(对仗)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对仗)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对仗)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仄,中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对仗)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中仄、中平中仄平(韵)。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对仗)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对仗)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中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对仗)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下面还有六个变体,为节简篇幅,只作概述。 变体一,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三句,六平韵。 格律对照例词:《沁园春·宫烛分烟》 变体二,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三句,六平韵。 格律对照例词:《沁园春·题桃源万寿宫》 变体三,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格律对照例词:《沁园春·子陵先生》 变体四,双调,一百十二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格律对照例词:《沁园春·玉露迎寒》 变体五,双调,一百十五字。前后段各十二句,四平韵。 格律对照例词:《沁园春·宿霭迷空》 变体六,双调,一百十三字。前段十二句,四平韵;后段十一句,四平韵。 格律对照例词:《洞庭春色·锦字亲裁》 注意事项 一.创作手法(亦适应于其它双调词牌) 填词跟写文章一样,也应该秉承开(启)、承、转、合的原则;开,即破题;承,主文发挥;转,承前启后,为结打伏笔;合,即结;也是一首词的最高峰。 1、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要注意三点: A、上片的写景,主要是为抒情做铺垫的,不可和情感主线偏离; B、过片很重要,一般来说过片必须抒情,且笔落实处; C、多用景语收尾。 2、上片抒情,下片写景 也要注意几个关键点: A、下片的写景,必须是情感的延续,或者说是使用点染的手法来深化主题情感。 B、注意结尾,最好用情语收尾。 3、并列式 多是以景语兴起,用情语来收尾。上下片都是这样,但要注意, A、景物不能和情感脱离; B、景物到抒情句的过度要自然,不可跳跃太快; C、虽然是并列式,下片要比上片情感上要升华; D、上下片属于顺承。有的表现不明显,有的表现很明显。 二.关于对仗 起始三个四字句可前两句对仗,可后两句对仗,亦可三句全部对仗。如: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前段自第四句、后段自第三句起句式相同,例词的“渐”和“有”为领字,领以下四个四字句,可两句为一对偶(即扇形对),如: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或四句为两个对偶,如: 向落花香里,澄波影外, 笙歌迟日,罗绮芳尘。 亦可前两句对偶,后两句不对偶(下阙),如: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但以对偶为工。 紧接着的两个四字亦多用对偶,如: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最后两句,多用对偶(除去一领字),如: 笑酿成白酒, 散尽黄金。 总之,凡四字句(五字句的去掉领字)均可对偶,有些是必须对(上阙四、五、六、七句,下阙三、四、五、六至少对三、四句),有些可不对,但以对偶为工。作者可多读一些名作,细细揣摸而心领神会。 另,关于词与律的对仗区别,我在它文中有过简述,在此摘要如下: 词不避同字相对。如: 汴水流,泗水流。 律诗对仗,上下联平仄相对立。词的对仗有同律类型,也有相别类型。如: a.上下联平仄完全相同: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b.平仄脚对仄仄脚: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C.平仄脚对平平脚: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平平脚对平仄脚:八音相应谐韶乐,一声未了落梁尘 三.关于句式 此词牌以四字为主,杂以三、五、六、七、八(格二、格五、格六上一下七或上三下五)字句,需要注意的是它的五字句是上一下四,即一字领四字(八字句上一领下七: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在朗诵时领字后面要停顿一下(有人曰“逗”)。关于常用领字我在它文中附例,此处不赘。 四.关于平仄 本来这个问题是不需说的,照着词谱填写就可以了。但是正体第二三句全部是可平可仄(韵字除外),是不是我们可以不论平仄随意填写了吗?当然不是。假如把它写成全仄或全平,肯定是病句和败笔,同时也违反了平仄平平,仄仄平平的平仄原理,为填词者所忌讳,故此提醒。 题外话:有作者问填词可否用新韵?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的,但最好用词林正韵,因为词不同于诗,它的韵部经合并后已经很宽了。若用新韵,建议用中华通韵,并且注明。 |
|
来自: 理想192qoteiwo > 《古诗词创作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