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儿,别埋怨妈老问你要钱,你弟娶媳妇要钱”“妈,我失业了”

 魏亭亭 2019-08-19

在中国大多数父母眼里,儿子总比女儿要金贵的多。因为在他们看来,儿子会赡养他们,会帮他们传宗接代等等。所以养儿防老的思想也由传统而一直根深蒂固在他们的脑海中。

在从小到大的养育上,大多数父母也用行动说明了这一点。

在那些重男轻女的父母眼里,儿子就是他们的一切,对女儿的一切压榨都是理所应当。他们认为让女儿付出为儿子谋求幸福生活简直是天经地义的。

他们认为,女儿存在的意义就是用嫁女儿的彩礼钱来为儿子谋幸福,女儿来无条件的补贴家用不然把女儿养大干嘛?让她嫁给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他们觉得只有儿子才能传宗接代,没有儿子是一生的遗憾。

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得理所应当。这样的女性一生是挺悲催的,人都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只能通过后天自己的努力来摆脱这个重男轻女的家庭。

孙婷是一个出身很普通的女孩,她的父母都文化程度不高,属于那种市井乡民。她从小到大都生活得很苦命。

她是家里的小女儿,上头有两位哥哥。她从小到大听亲戚们常说起,父母本来打算不再生了,可是却在意料之外生下来这个小女儿。打小围着灶台转。本来按理说,儿女双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是很幸福的,可是孙婷的成长可是一言难尽,享受的父母关爱可少了。

对于这个附属品女儿,随着她的长大,孙婷初中还没有毕业,就因要照顾两个哥哥的生活,让她和邻居同乡一起外出去打工了。

她出发去了南方大城市的厂里,在那工作了五六年,月月给家里打钱资助。对孙婷来说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对她好又多金的男朋友,由于孙婷也是一心一意的对他好,两个人很快就要结婚了。

她心里默默想着:终于可以摆脱这个家了,我与老公恋爱时、正好老家房屋迎来了拆迁,很幸运,父母都开心坏了,两个儿子的婚房终于不愁了,父母除了些自已养老金、剩下的全给了两位哥哥家,而她一个即将出嫁的姑娘却一分文都没有,她心里委屈极了。

暗自发誓,以后一定要和这个家没有半点瓜葛。于是直接自己拿着户口本和男朋友去领了证,事后,父母知道了,也没有生气。那都是因为我的老公有钱,以后还是继续给他们打养老费。我想不通,还好男朋友对我好、还经常劝导我,别与父母争辩了。

后来我慢慢地放下了,和老公去了他的家乡,我两开了一家小餐馆,日子也算过得幸福,生意也很红火,孙婷认为自己终于迎来了新的人生,只要我们自已努力将来的一切都会好的,就这样,结婚后我俩靠我们自已外出打工挣钱,一年后生下了可爱的小闺女,孙婷想着,她的命运我一定会让他过得比我好。

我两忙的时候便将宝宝交给婆婆管管,我们一起管理红火的小餐馆,不知不觉又过了两年的幸福生活。

可是,我的父母突然来到我家问我们要六万块钱交养老金,我一听就满肚子火,当年拆迁款你们不是留着养老金吗,怎么现在问我要钱买养老呢,父母看到我愁眉苦脸的不得不说道:你那俩哥哥自从拿到钱后,成天不做事上班,总在娱乐场所花天酒地,不到一年又回到了解放前,还把我的所有积蓄都骗去了。

我实在没得办法的办法,只好来找你帮帮父母的忙了,我听后不得不回想起父母对自己的所有做法,使我感觉到又伤心,一下子大吼直接大声说:我没有钱,我没有钱,我也有我的一家子,我们也要生活呀,你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儿子,你们去生活吧。其实生活

中类似的事情有很多。这明显的偏向,重男轻女,这样的父母真的很令人不齿,就好像女儿生下来就是赚钱的工具,对女孩来说是多么大的悲哀。《欢乐颂》里有樊胜美这样的悲惨女性,《都挺好》中也有苏明玉一样的典型女性。

愿这个社会,还有这个社会上为人父母的他们,对女性更多一些善待。不过随着社会越来越进步,这种顽旧的思想已经非常少见来了,更加开明与开放的态度才是社会的主流,也是更加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