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女人的临终遗嘱证明了宋太祖死于其弟的谋杀

 快乐老年435 2019-08-19

宋太祖赵匡胤,后世都称他是好皇帝,但是他之得帝位,确实是不光彩的,也是缺乏合法性的。

此女人的临终遗嘱证明了宋太祖死于其弟的谋杀

当年他在后周,不过就是凭着军功升上来的臣子,固然是屡建奇功,可老柴家也的确待他不薄,可称恩重如山,恩宠难拟,是倾注了信任。

他仅仅28岁,现在看法,不过一少不经事的毛头,却已经升任殿前都指挥使这样的重任,是当时具有最强悍兵力的副帅,实际是皇家的所有安全和身家性命都交给了他。他32岁那年,周世宗柴荣,自知病入膏肓,命不久矣,特意将亲属张永德免职,强推赵匡胤高升都点检,为国之主帅。

那种信任是无以复加的。可他老赵倒好,老柴不过病死半年,就欺负皇家寡妻幼子,假惺惺发动起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自各做起皇帝来了。

本来,这也可以说是老赵的幸运。但问题在于,因为自己就是图谋篡位的,自此他就有了个心病,总疑心别人也有企图,处处设防。更导致确实有人不再相信什么“天命所归”的鬼话,蠢蠢欲动。宋太祖的疑心,自他对南唐后主李煜说的那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可见一斑;而他的最后结局,又由其弟弟赵光义杀兄篡位,来验证他的“恶有恶报”。

关于赵光义杀兄事,是所谓的“烛影斧声”故事,历来众说纷纭。但我以为,这事当非子虚乌有的小说家者言,而是确有其事。没有这出操作,所有线索才是奇奇怪怪的。比如,赵匡胤暴死那年,尚50岁而已,去世前一天都不见有什么疾病,史称体格健壮、无病无痛,夜里会见了下一直信任有加不作猜忌的弟弟,就突然不明不白挂掉了。倘说非死于策划后的谋杀,这道理如何说得清呢?

此女人的临终遗嘱证明了宋太祖死于其弟的谋杀

有关宋太祖与宋太宗兄终弟及的内幕,当年是一个王朝最高机密,也许都难以理清了。但我以为,要坐实赵光义谋杀罪名,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当是后来突然出现的所谓“金匮盟书”——这完全是赵光义心虚的最大表现!

话说赵匡胤本有四子,太子早逝,在他死时,还有次子赵德昭,彼时已经25岁,完全可以继承大统。但赵光义莫名其妙地搬过了兄长的皇位,自己做起皇帝来了,是古今所罕见的非常态,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史书上都没得任何解释。

就在赵光义登上宝座的第6年,宰相赵普竟突然提出说,二赵的母亲杜太后临死前,留有遗嘱,是命令赵匡胤传位给亲弟弟的。赵匡胤不仅答应,还特意写下誓书,让赵普作见证。该誓书就藏在一个金匮里面云云。赵光义派人一找,果然如此。

此女人的临终遗嘱证明了宋太祖死于其弟的谋杀

可依然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在于:这个所谓的金匮盟书,可以确定就是赵普和赵光义伪造的,是为了证明继位的正统性。而这个拙劣的技法,则恰恰反过来证明,他当初登位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是没有说服力的,而进一步推导,则可以确定赵匡胤是死于谋杀。

为什么说这个金匮盟书一定是伪造的呢!因为情理、逻辑、事实各方面都对不上号。比如,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才30出头,其子赵德昭也已10岁,宋太祖时年生龙活虎,杜太后再糊涂有怎会以惧怕皇权旁落的理由勒令他传位给弟弟呢?更何况,宋代史官们都承认,宋太宗登位时,都不知道有这么个金匮盟约,非得到了第6年,中外都有疑虑时,才突然“想”起来呢!这些根本都是无法说清的荒谬。

此女人的临终遗嘱证明了宋太祖死于其弟的谋杀

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金匮盟书突然出现后,宋室也出现了大变动:赵普似乎因为伪造金匮盟书得到回报,此前赋闲郁郁不得志的他,迅速复相,给人的感觉像是权力交易;其次,与此同时,赵光义的亲弟弟赵廷美,突然得到图谋不轨的罪名,给流放、软禁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赵匡义内心对兄弟相杀的恐惧。

而且,在此前后,宋太祖的存世的儿子赵德芳、赵德昭,都先后被命自杀。自此,赵光义的布局才算全面完成。他的子孙一系,得以独占北宋帝位。哎,从这样的事上,我们可以看到,权力对人心的腐蚀之厉害,父子猜疑,手足相残,都是常态。

此女人的临终遗嘱证明了宋太祖死于其弟的谋杀

身而为人,生在帝王家,谁说一定是幸运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