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味药千古名方,治失眠、眩晕、头痛、关节痛…屡试不爽!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19-08-19

甘麦大枣汤是个好方子。我除常用本方以治脏躁病及心脾不足的失眠证之外,对于一些病情比较特殊,不易用一般辨证理论加以解释而有心脾虚象的,往往喜用此方,或与其他方合用。

—1—

病案一:脏躁

新中国成立前治一妇女,自诉见恐怖之物,心悸惊恐,整天要人陪伴。诊其面色青,舌色如常,脉弦。治以甘麦大枣汤,两剂而愈。

具体方药如下:

处方

甘草9克 大枣5枚

面粉1汤匙(冲熟服)

甘草、小麦、大枣三药确有补养心脾的作用。

—2—

病案二:失眠

患者男,42岁。因精神刺激,持续五昼夜不能入睡,遂见头晕、头痛,以后继续失眠不已(每晚服安眠药后只睡三小时左右),病已三月,经住院未效。

处方

浮小麦15克 熟枣仁24克

橘红4.5克 法半夏9克

代赭石30克(先煎)

竹茹10克 云苓15克

甘草3克

服药六剂(一剂药煎两次服两天),血压降至21/10.5kPa,睡眠正常。苔白润而脉弦滑是兼有痰,故次用云苓、法半夏、橘红、竹茹以除痰;赭石、石决明以平肝。高血压重用甘草不宜,故只用3克,另加熟枣仁以为辅助。

—3—

病案三:眩晕

患者,女,工人,38岁。两年前觉头晕眼花,睡眠欠佳,下肢酸软乏力,胃纳尚可,二便正常。得病后屡用补气血,养肝潜阳,祛痰息风及温补等法治疗未效。

诊其面色如常,唇色如常,舌尖红,苔白稍干,脉弦稍浮。

检查:体温正常,血压正常,听力正常,血象及大小便常规无异常发现,X线胸透心肺正常。

处方

钩藤15克 素馨花6克

麦芽24克 扁豆花9克

云苓12克 大枣3枚

甘草9克

2剂。钩藤、素馨花疏肝以治胁痛,麦芽亦有疏肝作用,故用麦芽不用小麦。

处方

大枣6枚 甘草9克

麦芽12克 白芍12克

面粉1汤匙(冲熟服)

服3剂后头晕大为减轻,以后以甘麦大枣汤加龙骨、牡蛎或糯稻根、白芍、首乌之属以养肝肾,或加参、术之属以健脾,治之四月而愈,追踪四年未再复发。

—4—

病案四:头痛

患者,女,社员,36岁。妊娠已3月,症见头痛,头部血管搏动不安,头晕,心慌心悸,手足发麻,失眠,左胁时痛,恶风寒,胃纳减,便溏。

治法拟养心脾、和肝胆,用甘麦大枣汤合温胆汤。

处方

浮小麦30克 大枣3枚

甘草9克 竹茹9克

枳壳4.5克 橘红4.5克

法半夏4.5克 云苓9克

3剂后,诸症好转,心慌、心悸减少,脉弦减而寸脉稍弱。照上方去法半夏加太子参12克以益气。

方用甘麦大枣汤合四君子汤加枣仁、首乌,或去白术(于便秘时)加糯稻根,每日一剂或隔日一剂,再服药两个月,后顺产一婴。

—5—

病案五:关节痛

患者,女,45岁,干部。于1973年7月患左腕关节疼痛,怕风,风吹则全身疼痛,特别是肩关节为甚,进一步发展至大小关节疼痛,走路困难。

处方

甘草9克 大枣6枚

面粉1匙(冲熟服)

黄芪12克 白术15克

防风4.5克

因其怕风,风吹则痛甚,故除用甘麦大枣汤养心脾外,还合玉屏风散以固表,共服药60剂。

—6—

病案六:自汗

患者男性,42岁,军官。症见自汗,恶风寒,稍一风吹即冷汗大出,心悸乏力,头晕,腰腿酸痛,腹胀,胃纳不佳,尿短黄,大便秘结。

处方

大枣4枚 黄芪12克

甘草9克 浮小麦45克

竹茹9克 糯稻根30克

白芍15克 云苓15克

太子参15克

四君子汤最初不用白术而加白芍,是因其舌红、便秘。用糯稻根与黄芪,意在加强固表敛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