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影像方志| 云和:六百年古村重焕青春 千年青瓷技艺传承

 风吟楼 2019-08-19

CCTV-10

2019.8.19 20:50 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浙江卷 云和篇

 

云和篇 预告片

浙江云和,括苍山余脉与瓯江上游水系合抱之处,孕育着中国华东地区最美的一片云海。

不同于别处云海的苍茫壮阔,这里的云海缱绻婉约,旖旎空濛,流荡变幻终年不散。

明代中期,朝廷将白银作为基本货币流通。对白银的大量需求催生了云和地区的银矿开采。矿脉富集的云和,很快成为华东地区银矿开采的管理中心。

1452年,朝廷将浮云及元和之半置县,取名“云和”,寓意“云集万象,和成天下”。县名沿用至今。

万顷梯田演绎浮云之下的浪漫

云和梯田,又名梅源梯田,是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胜景。

唐朝初期,广东潮州的畲族百姓为躲避海患,相继北迁至此。在云和满山遍野的椤林间,开山造田。

经年累月日复一日,漫山的椤林终于变成千顷梯田。农人们引水浇田,海拔落差1200多米的山岭间,一片波光荡漾。田中之水与河谷溪水一起蒸腾升发,被周边藏风聚气的山势环绕,化为云雾驻于山林。于是这片土地便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浮云。

2017年6月,“全球梯田保护与发展联盟”在云和成立,会上发布了全球第一份以保护和发展梯田为主题的《云和宣言》。

箬水遗珍展现青瓷文明的掠影

世人皆知龙泉青瓷,而云和是龙泉青瓷重要的产地之一。

1999年10月20日,云和境内一处古墓葬群中,出土了一件造型独特的小罐子。

经研究,这个小罐子是东汉时期的原始瓷 ,名为“人物堆塑陶五管瓶”。

原始瓷又叫原始青瓷,出现于商代中期,属于瓷器的原始阶段制品。而五管瓶发源于东汉,兴盛于宋代,最初是一种用以陪葬的明器。

此后,云和又出土了青釉双线莲瓣纹带盖瓷梅瓶等一系列国家一级文物。

青瓷,这种以龙泉为中心、精心烧造的瓷器在云和被大量发现。

 “青釉如意纹双系瓷罐”,是元明时期民间瓷远销海外的主力军,大多出产于云和境内的瓯江两岸。

六百年古村重焕青春

自古以来,瓯江作为黄金水道将云和与海上丝绸之路紧密相连;在瓯江上游云和湖的岸边,古村石浦沿江而列。

离湖岸不远处,一片造型古朴的清代建筑群落静静矗立。

这片建筑占地500多平方米,有庙宇、戏台、议事大厅。

船帮会所,曾是石浦村的重要建筑。600多年时光里,石浦村因船而兴,曾是瓯江上游最繁忙的集镇之一。

八百里瓯江,船帮众多,石浦船帮规模最大,名声最响。

石浦船帮的兴盛养育了石浦村六百年的热闹喧嚣,瓯江帆影在此延续近千年。

2018年9月,经过复原的20多条白帆船与新时代的船工们,亮相紧水滩镇首届“欧江船帮文化艺术节”,瓯江帆影再现石浦。

历史的芳华惊鸿掠影,六百年古村重焕青春的光彩。

危急时刻 戚铮音烽火救孤儿

抗战期间,浙江省第二儿童保育院就设在云和县河上村。保育院负责救助、照顾和培养在战争中失去亲人和家园的儿童。

戚铮音,中共党员,时任浙江省第二儿童保育院院长。

皖南事变后,在没有组织联系的情况下,二院主动掩护20多名突围出来的党员。

在戚铮音的带领下,“二院”成为了浙南地区的“红色小岛”。

细菌战爆发之后,戚铮音带领孩子火速迁移撤出感染区,辗转迁至他处, 400多名战争孤儿在细菌战中全部保全。

千年青瓷技艺传承

哥窑,为中国五大名窑之一。如今,留存于世的传世哥窑不过百余件,堪称稀世珍品。而围绕着哥窑,学术界留下众多待解的谜团。

因为缺乏确凿的文献记载和考古支持,哥窑的窑址、烧造技术成学界难题。哥窑的研究一直没有实质进展。直到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耿宝昌发现了这批瓷器。

让故宫专家们视若珍宝的这批瓷器出自云和县大均瓷厂技术总工叶德奎之手。

在云和县哥窑复原工作室里,叶克伟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正是父子俩的努力,开启了学术专家们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烧造技艺的体系化研究,逆向追溯历史密码的科研工程。

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耿宝昌在2017年“哥窑学术研讨会”上

故宫博物院利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对哥窑进行研究,通过现代仿烧的瓷器对哥窑瓷器进行构成元素的定量分析。

木材资源丰富的云和,自古木作发达。从瓯江上的帆船,到梯田里的犁铧,从盖屋的梁檩到小儿把玩的陀螺,木制品在云和人的生活中曾俯拾皆是。

2019年的中国国际木质玩具展上,一组以云和山水名胜为主题的木质拼搭玩具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制造精良的玩具与云和自然文化资源的结合,为中国原创玩具注入了新的活力。

云和,从久远的历史继承馈赠,向美好的未来贡献精彩。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