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无佛,离佛无心;亦如离水无冰,亦如离冰无水。凡言“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经云:“不见相,名为见佛。”即是离心相也。 解说: “离心无佛,离佛无心;亦如离水无冰,亦如离冰无水。” 离开心就没有佛,离开佛就没有心,心佛无二,就像水和冰的关系,祖师常说“即心即佛”,就是这个意思。 “凡言‘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凡是说“离心”的,不是说让你远离一个心,是说让你不执着心相,本来心也无所得,不是一个什么东西,离心就是离相,离开妄想相,心相本是心的作用,对境而起,因缘而生,所以你不要执着,把他当作实有。 “经云:‘不见相,名为见佛。’即是离心相也。” 经上说,“不见相,名为见佛。”你不见心相,就是见佛,其实是见而无见,对境界不取不舍,就是离心相,心相好比镜子上的灰尘,你离开了灰尘,就剩下了镜体,就是见佛。 离佛无心者,言佛从心出,心能生佛。然佛从心生,而心未尝生于佛;亦如鱼生于水,水不生于鱼。欲观鱼者,未见鱼,而先见水。欲观佛者,未见佛,而先见心。即知已见鱼者,忘于水;已见佛者,忘于心。若不忘于心,尚为心所惑;若不忘于水,尚被水所迷。 解说: 离佛无心,离心无佛,心佛不二,又说佛从心出,心能生佛。佛虽从心生,但心并不从佛生,怎么理解呢?有个鱼和水的比喻,鱼生于水,水不生于鱼,成佛就像水和鱼的关系,要想见到鱼,在没有看到鱼之前,必须先看到水,好比佛在心里,要见佛,没看到佛时,要先见心,这很关键。不见心成不了佛。 如果见到鱼了,就忘记水了,见了佛了,就要忘记心,放下心相,如果一直惦念有个心在,还执着一个心,就会被他迷惑,就像不忘记水,就会被水迷惑。修行就是要善用其心,四个字看上去简单,实际运用中要有大智慧,既能调控心,又不能被心所束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