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9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什么是思维修?思维修是菩萨行的核心!通过大量学法,转化心灵对世界的认识,消融组成世界的根源!将投射世界名相的心灵妄念习气,融化分解在心灵本体中!心灵不再被念头体验带动,妄念自然不生,无生就是当下,当下即名佛性!这种修行,因为直接针对心意相续,破所知障,破烦恼障,所以不存在座上与座下,而是不间断地修行,称为思维修!
“人若无心处处闲”的禅者心境“人若无心处处闲”的禅者心境。龙牙禅师悟道之后住持长沙龙牙法济禅寺,故人称龙牙禅师。在这首诗歌中,龙牙禅师将朱门富贵之人的富庶繁华生活与在山林中修身养性的修行之人清净悠闲的心态作对比,意在说明富贵并不值得人去羡慕,处于山林中心无挂碍的生活才是最惬意的。这种心境正如唐代的庞蕴居士在诗歌中所说...
[]
【广东教授】5个糖尿病泡茶方糖尿病自己治,既省钱又省事广东省名中医刘志龙教授5个糖尿病泡茶方,都是3味药,简单有效。适用于脾虚患者,常可见饮食稍多则腹胀,食后常困倦思睡、易胸闷呕恶,易腹泻,舌有齿痕。适用于内热重患者,糖尿病三多症状较为明显,怕热喜冷饮,口气重,舌红。糖尿病早期的十大症状1,近一个小时内面孔常常亳无原因的...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016 书扇示门人。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021 花月痕·第十五回诗。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031 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056 诗经·小雅·小旻(节选)057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059 诗经·大雅·礼(节选)086 经乱...
见精与见性“能见之本性”,也叫佛性,本心,因本性为最纯粹的,与佛性同义,也就是经所说的“如来藏”,也就是证自证分,真如本性;既不可得,当伊么时莫是虚空么(真是奇妙啊,这个能听闻声音的那个东西就是观世音菩萨最初闻思修佛道的时候最初靠这个入门的。曰:此是诸佛诸祖寿命,更莫疑也。然诸法皆空之处,灵知不昧,不同无情,性自神解...
涅槃经:尽诸动念,思想心息。三祖:契心平等,所作俱息。六祖: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黄檗: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又曰:我此宗门,不论此事,但知息心即休,更不用思前虑后。莫记莫忆,莫缘莫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休心息念,断绝攀缘,故名出家。
《达摩大师悟性论》讲解(二十三)不着心相 即为见佛。离开心就没有佛,离开佛就没有心,心佛无二,就像水和冰的关系,祖师常说“即心即佛”,就是这个意思。离佛无心者,言佛从心出,心能生佛。离佛无心,离心无佛,心佛不二,又说佛从心出,心能生佛。有个鱼和水的比喻,鱼生于水,水不生于鱼,成佛就像水和鱼的关系,要想见到鱼,在没有看到...
《达摩大师悟性论》讲解(十九)烦恼若尽,佛从心出。烦恼若尽,佛从心出;一个没有经过修证的凡夫说自己就是佛,谁也不会信,常说的“人人都是佛”,是从本性上讲,人人具有佛性,这个佛是因地佛,还不是果地佛,还要修行,断除烦恼,了习气。佛在众生的心中,法自心中求,觉从烦恼生,就像香气在树中,烦恼如果没有了,清净心就显现,佛性就...
《达摩大师悟性论》讲解(四)三毒之中长养清净法。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于三毒,长养于白法,而成于世尊。”三毒者,贪嗔痴也。诸佛修行,从本以来,常处于三毒中,不离贪嗔痴,长养于白法,什么是白法呢?白法就是清净法,不执着,不分别,心在烦恼中不被境界所动,不被染污,心如如不动,而又清清楚楚,离开了相,不执着法相,这就是白...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