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发烧时错误处理伤害大,掌握2种常见应对方法,发烧时不惊慌

 sunyaohai 2019-08-19

孩子突然发烧,尤其是发高烧,往往会让家长们比较惊慌,容易手足无措,处理不当。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先观察,孩子发烧后,先不管温度,如果睡眠和精神都还可以,就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寻找原因,再对证处理。很多时候,不处理比错误处理对身体伤害小的多。

来看今天的案例

主诉:两岁两个月,昨晚突然发烧,高烧,呕吐。

「大便:这半年多一直很臭;不太成形或者前干后稀;黄色;一两天一次。昨天下午拉了一次,状态和平时一样。」

一直很臭,说明长期有消化不好的问题,是虚寒的证据;大便不成形、前干后稀,是运化形成大便的那个气不足,力量比较弱,也是寒。

「怕冷怕热:分辨不出来。」

生病时如何判断冷热?比如平时不爱盖被子的孩子,愿意盖被子了,这个是怕冷的证据。爸妈可以通过加衣服被子,或者减少被子、扇扇子,观察孩子的反应来判断。怕冷怕热,在受寒/积食的辨证中,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食欲:之前食欲一直很好,比同龄孩子能吃。平时素食为主,水果都很少吃。这几天过节肉蛋奶和零食水果都吃的比较多。昨天早晨吃了很多肉,饭后有大山楂丸消食。中午晚上食欲都不好,只喝粥不吃饭。今天早晨饿了,但是吃不下。」

吃了很多肉之后,中午晚上食欲都不好,说明中焦的食物超出了身体的承载能力,身体本能地拒绝更多的食物进来,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同时也提示有积滞的可能。

「睡眠:之前睡觉很好,不踢被子不夜醒。昨晚生病下半夜几乎没睡。」

生病下半夜几乎没睡,是因为症状影响到没法入睡?还是睡得不安稳?这里没有讲清楚,暂时不做判断。

「出汗:平时爱出汗,后背和头上出汗多。昨晚高烧时无汗,早晨出些汗,退了点烧,过会儿又烧。」

后背和头上出汗多,通常说明消化不好,中焦有积滞一直没解决。

高烧时无汗,在太阳受寒的发烧中常见,出汗后没有退烧又反复,说明出汗的力度不够,或者方向不正确,我们继续往下看。

「喝水:每顿饭都喝很多粥,中间就很少喝水了。昨晚下半夜一直说渴,要水喝,喝了十多次,喝完全吐出来,然后再喝再吐。」

要水喝,是身体津液不足了,需要通过喝水来补充津液。

喝完全吐出来,说明脾胃的功能出了问题,运化水液为津液的能力不足了,没法接受那么多水,这个是虚寒的证据。

「小便:少,从昨晚九点到今天早上没有小便。」

小便的情况要结合大便、出汗、喝水等情况一起看。每顿饭都喝很多粥,但是小便偏少,说明津液不足了,是热的证据。

「温度:手心比平时烫,潮湿有汗。脸颊烫,后脑勺跟太阳穴两侧烫,额头不烫。昨晚发烧前手脚一直冰凉,下半夜发烧后手脚都开始烫了。」

手心是中焦脾胃的反射区,比平时烫,说明中焦脾胃有热,有气血聚集,在积食时常见;潮湿有汗,说明体内有湿。

脸颊、后脑勺和太阳穴两侧烫,是上焦热的证据,上焦的热是哪里来的呢?这个案例中,我们倾向于认为是中焦的热熏蒸到上焦导致的。

身体的大量气血被调集到中焦去处理积滞,所以其他部分的气血相对不足,四肢、头、末梢的气血少了,温度就会降低,所以发烧前手脚冰凉。

「其他症状:发烧;呕吐,吐了很多,大部分水样,夹杂未消化的食物;鼻塞,有痰音;说肚子不舒服;精神不好总哭闹;头上起了很多疙瘩一直挠,大概四五天了;昨晚发烧之前就有鼻涕和鼻塞;昨晚洗头后又去院子玩,可能受凉了。」

昨晚发烧之前有鼻涕鼻塞,说明之前已经有受寒的表证。洗头之后可能再次受寒。

有痰音,说明身体里有运化不了的水饮痰饮,归为太阴。

哭闹,比起单纯的哭来说,更倾向于比较激烈和烦躁的情绪,是津液不足的表现,热的证据。

引起疙瘩原因比较多,因为发病位置在头部,我们可以暂时归为太阳表证。

「舌质不红,与平时一样。舌苔中后部白厚腻。」

说明身体有积滞,但是热象还不算太明显。没有看到照片,因此没法了解更多清晰的细节。

整体看下来,有受寒也有积滞,津液不足

洗头后出去玩,夜里发烧,再结合高烧时无汗的表现,我们可以认为,发烧是由受寒诱发的。

同时,中焦有积滞,脾胃的运转没有恢复正常,所以食欲不好,并且喝水后呕吐。同时,运化津液的能力不够,身体在排邪的过程中又需要消耗大量津液,所以产生了津液不足的热。

受寒和积滞都存在的情况下,两方面都要处理。

六纲辨证:太阳阳明太阴

太阳的证据:鼻塞,鼻涕,高烧无汗,头上的疙瘩;

阳明的证据:小便少;要水喝;手心烫,脸颊、后脑勺、太阳穴烫;哭闹。

太阴的证据:大便一直臭、不成形或前干后软;食欲不好;有痰音;呕吐;舌苔中后部白厚腻。

需要解除表邪,排出积滞,同时照顾津液和里虚寒。

关于呕吐的病机

呕吐,常见于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四种情况。

太阳的呕吐,是气逆引起的。体表毛孔闭塞,呼吸的压力陡增,身体的气压平衡出了问题,气体从体表排不出去,于是往上走,用呕的方式排出。这时的呕大多是没有实质内容的,干呕居多。受寒严重的话也可能会吐出东西来。

阳明的呕吐,也是由于气机随着中下焦的热往上走,气逆导致的,一般以干呕居多。

太阴的呕吐,由于里虚寒,脾胃已经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候再进来的食物,就会被身体认为是一种邪气,会想办法以吐或者拉的形式排出体外。而位置比较偏上的积食和水饮,用呕吐的方式排出是最快速的途径。

太阴的呕吐是要吐出东西来的,尤其是流质的东西更容易上逆。这个案例中,孩子喝水就吐,就是这个原因。

少阳的呕吐,是比较复杂的。大致可以分为以气逆为主的干呕,或者类似太阴呕吐的症状。一般我们在判断是否少阳呕吐时,需要先排出太阳、阳明、太阴的原因。

关于发烧的辨证处理

积食和受寒,是引起小儿发烧的两大最常见的原因,非常建议妈妈们熟练掌握这两种情况的判断的处理。

【积食发烧】

初期一般肚子烫、手心烫,肚子与后背、手心比手背温差比较大,发烧前有肠胃症状如口臭、大便不通或臭或拉肚子,或见舌苔黄腻。

积食发烧一般是持续低烧,或反复发烧,多早上降温、下午或晚上开始持续升温。积食严重的也会高烧。

确诊积食发烧后,用药方向是消食导滞,排出积食才会退烧。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忌口。常见用药有保和丸、四磨汤、枳实导滞丸等(根据病情进行选择)),比较安全的有推拿:顺时针揉腹,捏脊、下七节骨、清大肠、掐四缝等。

【受寒发烧】

受寒发烧一般伴随感冒症状,即鼻涕鼻塞咳嗽。受寒比较严重的,小孩会有怕冷的表现,比如后背发凉、要多盖或多穿,大点的小孩会自己说冷。如果小孩发烧怕冷,那一般就是受寒发烧,受寒发烧容易高烧。

确诊受寒发烧后的建议:能帮助祛寒和出汗的事情都可以做,比如艾叶煮水泡脚、泡澡,推三关到出汗并加揉小天心。不建议只是为了退烧而盲目使用退烧药、寒凉药、冰冰贴等。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记得点赞~转发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哦!关注羊爸爸,教你实用的育儿知识,陪你健康养娃,用中医的方式健康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