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墨人说:写经典,咏流传(之二)

 江山携手 2019-08-19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袁枚《苔》 

最近这首清朝诗人袁枚的小诗《苔》,被一位乡村教师和山里孩子们在《经典咏流传》舞台上演绎后,让众多观众落泪,这其中也包括杨再春先生本人。

这首孤独多年的小诗,为何能瞬间打动如此多的观众?作曲、演唱者梁老师说,他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些山里生活贫困的小朋友们,不要被眼前艰难的生活束缚住自己的世界,“不要小看了自己”,大山中的孩子们也一样会有像牡丹花的绽放时刻。如此充满爱与诚恳的鼓励,对于每一位观众也同样是深深的触动。

有趣的是,当年写出这首《苔》的袁枚,却是一位锦衣玉食、风流倜傥的清代大才子。他可能怎么也不想不到,三百年后,自己无意间的一次对“苔花”的歌颂会意外爆红。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诗人、散文家。擅长诗、赋、制艺,能写骈文、小品文、笔记,乾隆时期为诗坛盟主。其喜好广泛,甚至为宣传自家“随园美食”还自编写食谱《随园食单》,这位清朝的大才子还真是很会营销自己呢!

袁枚年轻时就喜欢追求山林之乐,但由于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信条,直到他67岁服丧完毕后,才开始了尽情游历山水的旅行,而且这一游就游到80多岁。这点倒是与杨再春先生颇为类似,直到65岁退休后,才有机会走遍大江南北,采风拍摄。

杨先生出游最常带着的一本书就是袁枚的《随园诗话》,要想看看杨先生旅途中和这本著名的诗歌美学的理论著作聊天的悄悄话,那就请点击《随园诗话》我的旅行伙伴儿。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

《秋思》是张籍一首深沉的家书主题唐诗。张籍字文昌,是唐代中后期诗人,早年经由韩愈引荐,于贞元15年考取进士,后又认识了白居易,而张籍个人又特别崇拜杜甫,这些都对张籍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王安石评价张籍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入容易却艰辛。”这首诗就真的如我们生活般平平淡淡,看似毫无特别。但诗人截取的却是最真实的一个生活画面,那个瞬间最能打动人心。

黑龙江伊春  杨再春摄

杨再春先生特意选择了厚重古朴的章草书进行书写。又是秋天了,无边的落叶瑟瑟飘零,想要写信,又害怕匆忙间思念太多无法一一说尽,到头来只能更添愁绪,而我将会带着更多的愁苦踏上新的路途。当捎信人出发时,我又打开信封,还给了他。

一首《苔》,一首《秋思》如果看的你心中有些伤感,那可千万不要错过本期《墨人说》最后的彩蛋喔~猜猜顽皮的老杨叔叔为你带来了什么惊喜呢…

下一期《墨人说》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与墨人对谈》系列节目之一,杨再春先生和将和《墨人说》邀请来的重量级嘉宾们一起,回忆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大家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