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鸟歌花舞太守醉”——欧阳修的贬谪经历与生活情趣

 仰止无疆 2019-08-19

走出逆境——古代诗人的人生智慧专题

“鸟歌花舞太守醉”

——欧阳修的贬谪经历与生活情趣

方笑一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

2018年6月16日 上海图书馆

欧阳修因为主张改革,先后被贬夷陵和滁州,贬谪生涯中,他既对宦海险恶有所体察,又能够与民同乐,享受山川与人文的双重滋养。晚年与变法派政见抵触,却能以“六一居士”之号于书酒琴棋中恬然自适,赢得后人的钦羡。

本专题第四讲,方笑一教授将为您解读宋代诗词大家欧阳修的人生智慧。

方笑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

讲座概要

鸟歌花舞太守醉

——欧阳修的贬谪经历与生活情趣

方笑一

2018年6月16日

◣丰乐亭游春(其一)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欧阳修贬谪滁州之后的自号:

醉翁

◣《醉翁亭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六一居士传》)

一、从寄人篱下的少年到科举考试的受益者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去世于宋神宗熙宁五年。

⊙欧阳修的著名同乡:杨万里、文天祥。

⊙祖父欧阳偃,在南唐为官。

⊙父亲欧阳观,任绵州军事推官,欧阳修生于今四川绵阳。

⊙4岁丧父,依靠叔父欧阳晔生活,由母亲郑氏抚养成人。

◣欧母画荻教子

◣《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

⊙修不幸幼孤,依于叔父而长焉。尝奉太夫人之教曰:“尔欲识尔父乎?视尔叔父,其状貌起居言笑皆尔父也。”修虽幼,已能知太夫人言为悲,而叔父之为亲也。

◣欧阳修与韩愈的“神交”:《记旧本韩文后》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其敝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固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李秀才东园亭记》

⊙公佐引予登亭上,周寻童子时所见,则树之孽( niè )者抱,昔之抱者枿(niè),草之茁者丛,荄(gāi)之甲者今果矣。问其游儿,则有子,如予童子之岁矣。相与逆数昔时,则于今七闰矣,然忽忽如前日事。因叹嗟徘徊不能去。(明道二年,1033)

◣三次科举考试

⊙天圣元年(1023)秋,十七岁,参加随州发解试,因为赋押韵不合格黜落。

⊙天圣五年(1027)春,二十一岁,参加省试,落第。

⊙天圣七年(1029)秋,二十三岁,国子学发解试,第一名。八年春,省试第一,殿试甲科第十九名。

◣履历

⊙西京留守推官(洛阳,天圣九年,1031)

⊙馆阁校勘(京城,景祐元年,1034)

⊙贬峡州夷陵县令(今湖北宜昌,景祐三年,1036)

⊙光化军乾德令(湖北老河口市,宝元元年,1038)

⊙馆阁校勘(京城,康定元年,1040)

⊙通判滑州(今河南滑县,庆历二年,1042)

⊙知谏院(京城,庆历三年,1043)

⊙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今河北正定,庆历四年,1044)

⊙贬滁州知州(庆历五年,1045)

⊙自号醉翁(庆历六年,1046)

⊙扬州知州(庆历八年,1048)

⊙颍州知州(今安徽阜阳,皇祐元年,1049)

⊙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今南京,皇祐二年,1050)

⊙母丧守制(颍州,皇祐四年,1052)

⊙服除,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至和元年,1054)

⊙知礼部贡举(嘉祐二年,1057)

⊙枢密副使(京城,嘉祐五年)

⊙参知政事(京城,嘉祐六年)

⊙知亳州(治平四年)

⊙知青州(熙宁元年)

⊙知蔡州,自号六一居士(今河南汝南,熙宁三年)

⊙致仕(熙宁四年)

⊙在颍州家中去世(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

二、初贬夷陵,再贬滁州

◣《上范司谏书》:向右司谏范仲淹开炮

⊙明道二年(1033),范仲淹由陈州通判赴京任右司谏,但到任两个月左右还没有实质性的进谏,身为西京留守推官的欧阳修按捺不住写了一封信。

⊙“司谏,七品官尔,于执事得之不为喜,而独区区欲一贺者,诚以谏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时之公议系焉。”

⊙“谏官虽卑,与宰相等。”

⊙“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

⊙“近执事始被召于陈州,洛之士大夫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材也。其来,不为御史,必为谏官。”及命下,果然,则又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贤也。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廷论者,非他人,必范君也。”拜命以来,翘首企足,伫乎有闻,而卒未也,窃惑之。岂洛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将执事有待而为也?”

⊙“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及用也,又曰彼非我职,不敢言;或曰我位犹卑,不得言;得言矣,又曰我有待;是终无一人言也,可不惜哉!伏惟执事思天子所以见用之意,惧君子百世之讥,一陈昌言,以塞重望,且解洛士大夫之惑,则幸甚幸甚!”

⊙始,钱惟演留守西京,修及尹洙为官属,皆有时名,惟演待之甚厚。修等游饮无节,惟演去,曙继至,数加戒敕,尝厉色谓修等曰:“诸君知寇莱公晚年之祸乎?正以纵酒过度耳。”众客皆唯唯,修独起对曰:“以修闻之,寇公之祸,正以老而不知止耳。”曙默然,终不怒,更荐修及洙,置之馆阁,议者贤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四景祐元年,1034)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向御史中丞杜衍开炮

⊙“而执事始举介曰能,朝廷信而将用之,及觉得不克不及,则亦曰不克不及。是执事自傲犹不果,若遂言他事,何敢望皇帝守信于执事哉?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措也。”

⊙石介言:“圣人好近女色,渐有失德”

“近有人说,圣体因是尝有不豫”

◣景祐三年,范仲淹等遭贬

⊙保守派宰相吕夷简诬陷范仲淹“越职言事,离间群臣,引用朋党”,贬为饶州知州。右司谏高若讷进一步落井下石说范仲淹“狂言自取谴辱,安得谓之非辜?”

◣《与高司谏书》:向右司谏高若讷开炮(景祐三年)

⊙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

⊙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其后更十一年……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俯仰默默,无异众人)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

◣结论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朋党论》(庆历四年)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班班林间鸠寄内》

又闻说朋党,次第推甲乙。

而我岂敢逃,不若先自劾。

上赖天子圣,必未加斧鑕。

一身但得贬,群口息啾唧。

公朝贤彦众,避路当揣质。

苟能因谪去,引分思藏密。

还尔禽鸟性,樊笼免惊怵。

子意其谓何,吾谋今已必。

◣《钱氏私志》

⊙“后修《五代史·十国世家》,痛毁吴越,又于《归田录》中说文僖(钱惟演)数事,皆非美谈。”

⊙御史钱明逸弹劾范仲淹、富弼“更张纲纪,纷扰国经。凡所推荐,多挟朋党。乞早罢免,使奸诈不敢效尤,忠实得以自立。” 并攻击欧阳修侵吞财产。

◣所谓“盗甥”案

⊙欧阳修的妹妹嫁给张龟正作继室,未曾生育。张的前妻留下一个女儿张氏。张龟正死后,欧阳修的妹妹带着张氏投奔娘家,其时,张氏才四五岁。张氏成年后,欧阳修将其嫁给自己的远房侄子欧阳晟。张氏不检,与欧阳晟仆从陈谏私通。事情败露后,张氏被拘押在开封府右军迅院待审。开封府尹杨日严曾被欧阳修弹劾,便挟私诱导张氏捏造言语。张氏害怕之余,为图自解,便说是当初在欧家就曾和舅舅欧阳修有关系。

◣《啼鸟》

我遭谗口身落此,每闻巧舌宜可憎。

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盏常恨无娉婷。

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

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

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

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三、醉翁与六一居士的生活情趣

◣三游洞

漾戢(jí)泝(shù)清川,舍舟缘翠岭。

探奇冒层嶮(xiǎn),因以穷人境。

弄舟终日爱云山,徒见青苍杳霭间。

谁知一室烟霞里,乳窦云腴凝石髓。

苍崖一径横查渡,翠壁千寻当户起。

昔人心赏为谁留,人去山阿迹更幽。

青萝绿桂何岑寂,山鸟嘐(jiāo)嘐不惊客。

松鸣涧底自生风,月出林间来照席。

仙境难寻复易迷,山回路转几人知。

惟应洞口春花落,流出岩前百丈溪。

◣下牢溪

隔谷闻溪声,寻溪度横岭。

清流涵白石,静见千峰影。

岩花无时歇,翠柏郁何整。

安能恋潺湲,俯仰弄云景。

◣劳停驿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丰乐亭记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名落孙山

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送杨寘序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私通子妇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言:“士大夫以濮议不正,咸疾欧阳修,有谤其私从子妇者。御史中丞彭思永、殿中侍御史蒋之奇,承流言劾奏之。之奇仍伏于上前,不肯起。诏二人具语所从来,皆无以对,俱坐谪官。先是之奇盛称濮议之是以媚修,由是荐为御史,既而攻修,修寻亦外迁。

◣画舫斋记

《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矧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计其水行几万余里。其羁穷不幸,而卒遭风波之恐,往往叫号神明以脱须臾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为商贾,则必仕宦。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时山川所历,舟楫之危,蛟鼋之出没,波涛之汹欻,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忘其险阻,犹以舟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

◣渔家傲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本专题共设六讲,主题如下:

第一讲“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坎坷仕途与山水情怀

第二讲“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的弃置生涯与解脱之道

第三讲“胸中消尽是非心”

——白居易的独善其身与闲适诗篇

第四讲“鸟歌花舞太守醉”

——欧阳修的贬谪经历与生活情趣

第五讲“细数落花因坐久”

——王安石罢相与生命中的最后十年

第六讲“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政治遭遇与旷达襟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