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学综合第四章用药安全之新生儿和儿童用药特点及注意事项

 孟溪ProbeT连山 2019-08-19

79.新生儿药动学和用药特点

⑴吸收:局部用药时,因新生儿体表面积较成人大,皮肤薄,透皮吸收快而多,易中毒。可引起中毒的药物有硼酸、水杨酸、苯甲唑啉等。新生儿的胃肠道尚未发育好,胃酸分泌少,胃排空时间长,口服用药不规则。一般新生儿不采用皮下或肌内注射方式,静脉给药时必须考虑到液体容量、药物制剂和静脉输注液体的理化性质以及输注的速度,注意避免急性中毒,如戊巴比妥、地西泮、普萘洛尔、维拉帕米等。

⑵分布:新生儿总体液量较成人高,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稀释后浓度低,排出较慢。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力低,药物游离型比重大,浓度高。磺胺、苯妥英钠等药物与血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使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加,由于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尚未形成,因此血胆红素容易进入脑细胞而导致核黄疸。

⑶代谢:新生儿酶系统尚不成熟和完备,药物代谢缓慢,半衰期延长。临床也利用肝酶诱导剂的酶促作用消除黄疸,如苯巴比妥。

⑷排泄:新生儿肾脏有效循环血量及肾小球滤过率较成人低,排泄缓慢,易蓄积中毒。所以新生儿一般用药量宜少,间隔应适当延长

80.由于婴儿吞咽能力差,且大多数不肯配合家长喂药,在必要时或对垂危病儿可采用注射方法,但肌内注射可因局部血液循环不足而影响药物吸收,故常用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

81.维生素AD滴剂绝不能给熟睡、哭吵的婴儿喂服,以免引起油脂吸入性肺炎。

82.婴幼儿对镇静剂的用量,年龄愈小,耐受力愈大,剂量可相对偏大。但是,婴幼儿使用吗啡、哌替啶等麻醉药品易引起呼吸抑制,不宜应用。

83.某些药物如磺胺、吲哚美辛、苯妥英钠与血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使血中有游离胆红素增加,新生儿由于血-脑屏障尚未形成,因此血红素容易进入脑细胞,使脑组织黄染而导致核黄疸。

84.新生儿应用氯霉素引起灰婴综合征,应用新生霉素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应用磺胺药、硝基呋喃类药引起新生儿出现溶血,都是由于体内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85.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链霉素)可造成耳毒性包括前庭功能障碍和耳蜗听神经损伤;主要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并可通过细胞膜吞饮作用使药物大量蓄积在肾皮质,故可引起肾毒性。

86.万古霉素可造成听力减退甚至缺失、听神经损害等,在大剂量、长时间、老年人或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时尤易发生;肾毒性主要损害肾小管。

87儿科疾病的特点

⑴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

⑵对疾病造成的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

⑶自身防护能力较弱。

88.儿童药效学方面的改变

⑴中枢神经系统: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全,通透性较强,导致某些药物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对于治疗儿童颅内疾病有一定益处,但用药不当则易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⑵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尚未稳定,激素和抗激素制剂会扰乱儿童内分泌,影响生长发育;

⑶血液系统:骨髓造血功能较为活跃,但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某些药物可引起贫血、红细胞增多、粒细胞减少、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⑷水盐代谢:儿童的调节电解质平衡功能较差,易导致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因此对泻下药、利尿药比较敏感,钙盐代谢旺盛,易受药物影响。

⑸运动系统:运动系统发育较为稚嫩,骨骼肌相对柔弱,某些药物可引起关节痛、关节肿胀及软骨损害,影响骨骼发育。

89.儿童药动学方面的改变

⑴吸收:小儿胃容量小,胃酸分泌少,胃液PH值较高,排空慢,肠蠕动不规律,胆汁分泌功能不完全。与成人相比,对酸不稳定的药物、弱碱性药物的吸收增加,而弱酸性药物吸收减少。

⑵分布:地西泮等脂溶性药物在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较成人高,易发生蓄积中毒。阿莫西林等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被稀释,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较成人低。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而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则逐渐减小。

⑶代谢:小儿的肝药酶系统已接近成人,而肝脏的相对重量大于成人,因此儿童对药物的代谢速率高于成人,可能会导致剂量偏低。

⑷排泄:新生儿的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管排泌功能均低于成人。在6-12个月时接近成人水平,在随后的儿童时期,肾功能超过成年人,若不注意,会导致剂量偏低。

90.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⑴治疗前必须明确诊断,严格掌握适应症,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尽量不用;

⑵禁用或慎用氯霉素、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药物;

⑶尽量选择口服给药、透皮给药、直肠给药等无损方式;

⑷有条件的话尽量选择单剂量包装,避免一日或多次剂量一次误服;

⑸注射给药方式虽然比口服给药见效快,但对小儿刺激大,还要注意注射部位的吸收情况,避免局部坏死。

91.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㈠根据年龄计算:一般用于不需计算十分精确的药物,如镇咳药、消化药。

⑴Fried’s公式:婴儿药物剂量=月龄×成人剂量/150

⑵Young’s公式:小儿药物剂量=(年龄×成人剂量)/(年龄+12)

⑶一岁以内儿童用药剂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

⑷一岁以上儿童用药剂量=0.05×(月龄+2)×成人剂量

㈡根据体重计算

⑴若已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直接乘以体重即得一日或一次剂量。

⑵若不知儿童每千克体重计量,计算公式为: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70

⑶若不知小儿体重,计算公式为:

1-6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6+3

7-12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5+3

1-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2+8

㈢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此种算法最合理

⑴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①体重30kg以下:S(m2)=体重×0.035+0.1

②体重30kg以上:S(m2)=(体重-30)×0.02+1.05

⑵剂量计算公式

①若已知每平方米剂量,直接乘以体表面积

②若未知每平方米剂量: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1.73m2

㈣按成人剂量折算表计算,具体见下表

药学综合第四章用药安全之新生儿和儿童用药特点及注意事项

92.激素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必须使用时应采用短效(可的松)或中效(泼尼松),避免使用长效制剂(地塞米松)。

93.新生儿肾脏有效循环血量及肾小球滤过率较成人低30%-40%,对青霉素的廓清率仅及2岁儿童的17%,致使血药浓度高,半衰期延长。青霉素G对出生0-6天者半衰期为3小时。

94.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一般药物排泄比较快,要注意预防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PS:本次内容曾考过儿童剂量的计算公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