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翅雀:命运是人生唯一得真相

 昵称BbprGMTQ 2019-08-19

《金翅雀》,2014年度普利策奖获奖小说,这似乎是普利策虚构类奖第一次颁给一部畅销小说。《金翅雀》自从2013年出版以后,叫好又叫座,不仅上了《纽约时报》等重要媒体的好书榜,还长时间盘踞各大畅销书榜,是2014年美国亚马逊年度百佳图书的第1名。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认为《金翅雀》是每十年才会出现几部的那种珍品……”。不止一人认为《金翅雀》具有狄更斯的风格,媲美狄更斯的最佳作品。《金翅雀》很厚,中文版足足660页,在现代欧美畅销小说中这么长的篇幅已经很少见了。

作者唐娜·塔特,美国女作家,出道20多年只写了3部长篇。1992年其首部长篇《校园秘史》震惊文坛。之后长达10年的沉寂使唐娜一度被认为是昙花一现,结果2002年她携《小友》回归文坛,评论家高度赞扬了这本小说,认为它具有散文的文风,人物性格鲜明,叙述紧凑而绵密。然后又过了11年,《金翅雀》问世。

普利策小说奖授奖词中说《金翅雀》是“一部优美的成长小说,一本直抵内心、能引发强烈共鸣的书,讲述了一个悲伤的男孩与一幅躲过劫难的名画的故事,人物刻画细致鲜活”。《金翅雀》的成功原因很多,除了作者扎实的叙事功底,就是她对人物的出色刻画,一部小说,当其中角色于字里行间跃然纸上,那就已经很难失败了。

小说主角西奥,悲观懦弱、优柔寡断。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爆炸事件中母亲丧生,生活从此天翻地覆。13岁的西奥象一叶忽然滑入汪洋的小舟,不知所措,对任何地方都缺乏归属感,对任何事都没有安全感。西奥的每一天几乎都只能称之为,纵观整部小说只有在酗酒、毒品、霍比等几个有限的方面才能得到些许平静和喘息,而快乐在西奥的生活中几乎不存在。小说没有明示,但西奥就其表现来说,他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非常明显,过度警觉,过度惊跳反应,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恐惧社交,时刻处在焦虑的状态。这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他无法正常生活,从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说他几乎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从母亲死的那天开始,似乎所有东西都被带走了。西奥更多的是默默的站在一旁,不声不响,看着事态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然后要么默默接受(不管自己是否想要),要么转身逃走(甚至自杀),就像他第一次向皮帕表白,是在不知道能否回来的阿姆斯特丹之行前留下的语焉不详的纸条,第二次则是在阿姆斯特丹酒店里准备自杀的遗书。西奥幼年时无数个“临时”则加剧了他的状况,暂时寄居在安迪家,暂时跟着父亲及其女友生活在迥异于纽约的拉斯维加斯,暂时投靠古董商霍比先生,这些无形命运强加的“临时”,很少能由西奥主动选择,西奥无法抓住自己的人生,被抛入一个又一个困境,风雨飘摇,无处归宿,充满焦虑与恐惧。只有一样东西始终不变,那就是他机缘巧合下获得的名画《金翅雀》。

《金翅雀》“是一幅小画,是所有展品中最小、最朴素的一幅:平淡的浅色背景上,一只黄色的小雀脚爪被链子拴在一根栖木上”。真实的《金翅雀》有一段传奇故事:荷兰的年轻画家法布里蒂乌斯在完成这幅画作后不久,便遭遇了丹麦历史上的著名惨剧——代尔夫特火药库大爆炸,城市的四分之一化为灰烬,画室付之一炬,画家连同他的大多作品消失在这次事故中,最后仅有五六幅画作流传于世。评论家说:画作《金翅雀》表现了“困于笼中者势必反抗”和“最艰难的处境中往往能孕育最坚强的生命”。对西奥来说《金翅雀》既是精神的支柱也是命运的诅咒。博物馆爆炸后,西奥之所以带着这幅《金丝雀》离开坍塌的废墟,除了老人韦尔蒂不明所以的指点,更多的是想要保护“妈妈最喜欢的画”。随之而来的母亲去世使年幼的西奥时时处于梦幻麻木之中,他基本没能想起公寓里的那副“偷来”的名画。随着西奥习惯了“以后再说”,归还画作也变的越来越困难,越来越难以解释。在无助的日子里《金翅雀》给西奥带来了无法言明的安慰,变成了他的图腾,甚至“觉得自己已经不存在,只有那幅画在”。而另一方面画也变成压在他心里的一块石头。成年之后,《金翅雀》在西奥心灵上投下的越来越深重的阴影,一如他从未治愈的心灵创伤,他和许多类似的孩子一样,带着满身疲惫和伤痛长大成人,愧疚、恐惧、悲伤、焦虑挥之不去,成长并未使他与这个世界更亲近。那感觉可以在瞬间汹涌而至,把人逼向自我毁灭的边缘,逼的他只能躲在毒品与酒精里寻找片刻的安宁。另一方面,拥有这幅名画又给了西奥难以言明的依赖感,尽管从他离开拉斯维加斯回到纽约直至成年都未曾再次打开过包装,但只要想到这幅画作,就让他觉得自己的与众不同。“一直在不知不觉中仰仗着它,仰仗着那股隐秘而激烈的喜悦——那是种坚定的信仰,我相信自己的整个人生都建立在一个秘密上,随时都有可能被它毁灭殆尽。”

纵观整部小说,你会发现很诡异的是,西奥几乎没为自己做过什么,他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为了别人,赌徒父亲死后,西奥不辞而别逃回了让他觉得最舒服的地方——霍比的古董店

,他怕“赞卓拉会让波帕饿死”,不顾长途客运不允许带狗的禁令,将那只玛尔济斯犬波帕一起带回了曼哈顿。这也许是西奥的本性,瘾君子西奥是个善良的好人。只是悲剧的是,他为了霍比解决困境却让古董店陷入更大的困境,他为巴伯太太考虑却发现人家考虑的更周全,他有心与鲍里斯为伴最后发现实际上是鲍里斯照顾了自己,他以为自己深深单恋着皮帕可最终发现他根本不知道皮帕的伤痛。善良与创伤的结合,产生的是一种固执的自以为是。

鲍里斯几乎是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角,以任何世间道德标准的眼光来看,鲍里斯都是个绝对意义上的坏孩子。鲍里斯的生活比西奥更糟糕,他从小几乎没获得过什么温情,对他来说生活和生存几乎是一回事,环境造成了他对人的要求非常低,因为父亲没有抛弃他而满足(尽管他父亲要么家暴要么几乎不存在),因为西奥的父亲没有赶走他而抱有好感(尽管他知道这个男人在欺骗西奥)。鲍里斯的人生从小几乎就是一出悲剧,他压根就没有过正常的生活,但他却是西奥的反面,西奥悲观的面对一切,鲍里斯却始终无所不用其极的自寻乐趣。是他教会了西奥嗑药和酗酒,但西奥是为了逃避,而鲍里斯则为了快乐,就像鲍里斯后来对西奥所说:“我尽量让自己开心。但你想死。这就是不同之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鲍里斯是西奥的救世主,是他在西奥最灰暗的日子带给了西奥一抹亮色(尽管里面都是社会所不允许的毒品、酗酒、偷盗与各种胡作非为),基于同龄人的须臾不离,他推着西奥前行,把麻木的西奥推逼到不得不行动的地步,让西奥在狼狈不堪中无暇顾及自己的创伤。

霍比是拯救西奥的另一个人,他与鲍里斯属于两种极端,鲍里斯是尖锐的聒噪的信马游缰,而霍比则静谧的安闲的喁喁低语。他的年龄可以做西奥的爷爷,是个古董商人,也是个木工工匠,身材高大,不善言辞“像一头高大温顺的狮子”,每当在小说中读到这个人物,我都会想起《哈利波特》中的海格(好玩的是,由于西奥戴眼镜,所以鲍里斯总是叫西奥“波特”)。初遇霍比,西奥还正在生活的巨变中无所适从,而霍比特有的静谧安闲,让西奥沉湎憩息。霍比从没有太多的话,既没有过多疑问也没有殷切关怀,甚至连店里的生意看起来也可有可无,经常挂着休业的牌子,整天窝在工房里。西奥跟着霍比在他的“店中店”里粘帖、刨铲、接榫、上色,两个人一天也许说不了一句话,但就是这种恬静让西奥沉湎其中,获得心灵的平静。

小说的最后部分陡然变奏,鲍里斯的再次出现彻底打破了西奥的幻想,西奥发现自己多年来的所有仰仗和焦虑原来都建立在一个谎言上。西奥最后是否得到救赎很难说,虽然名画最终归还,债务也在进行赔偿,但西奥心里的枷锁似乎还在。作者给了《金翅雀》一个明确的结局和一个开放的结局,明确的给了那副失窃多年的名画,而开放的则给了西奥。

唐娜的《金翅雀》是一部黑色的人生寓言,象征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没有人有任何坚实的依靠,每个人都是命运海洋中的一叶扁舟,没有彼岸,没有天使,我们只能尽力保证风浪中的小船不要倾覆,而能带给我们安慰的东西,同时也是最大的不安,我们只有认清命运的本质,放手不舍得得安慰剂,才能完成自我救赎。

《金翅雀》拥有一种古典的风格和缓慢的节奏,但却没有给人以冗长感,作者唐娜将悬疑的情节、描摹的人物内心以及细腻的文笔完美交织。《金翅雀》的细节繁多,对人物情感的深度描绘、多角度的完美衔接、重大哲学问题的轻松处理,甚至嗑药后嗨的感觉,真假古董分辨的方式,各时期绘画大师的风格描述等等。《金翅雀》缓慢中带着惊悚悬疑的元素,故事走向会忽然出人意表,借助巧合与突转,通过对命运和生活无常的深刻描绘,作者让西奥的人生在反转和恢复中反复跌宕,带有一点残忍的幽默。唐娜自己认为:“雕琢句子——正确的词,适当的比喻——是写作带给人的最深层次的满足。写作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写一本让自己沉迷的书,可以进入一个迥异的世界。”不可否认,在《金翅雀》里,她做到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