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飞之友】第五百零八期 【书法管见】 容错,书法不能容忍的态度

 lj0279 2019-08-20

 《容错,书法不能容忍的态度》

齐 飞

读错字和写错字,是社会生活中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如果此事要是发生在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北大校长的口中和眼下,就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谔的想法:学不配位吧!北大的“鸿浩”,清华的“热列”,的确让这两所学校蒙受羞辱。本不该出现的常识性问题,两位校长“你方唱罢我登场”,直接伤害的何止是其本人呢?这两所光芒四射的学校受到的牵连和影响也非同小可。至少,它会给社会传输一个负面的印象,让人们怀疑他们的管理能力不够强大和做学问的态度不够严谨。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虽然,汉字的数量多少,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大约十万,怕是一个比较接近的数据。全部认识这些字,所应付出的时间成本是不可承受的。更何况,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文字,已经从文字的使用功能演变成了文字文化、变成了一门学问,留待有心人的探讨、研究和深度分析。保证我们在正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文字、三千字就可以了。所以,以三千字为标准,鸿鹄的鹄和热烈的烈都会“名列其中”的。可以登上清华、北大校长位置上的人,是必须认识的。不然,就会沦为笑柄,成为人们拿来取笑的资源。

不过,有一个艺术领域,对此,却有极大的包容度,这就是书法艺术。写错字的书法作品,可以展示、可以出版、可以被博物馆或私人收藏,而不被人们垢病,的确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当然,书法不是发声艺术,有些书法作品的内容,常常被一些书法家们瞎蒙乱猜的读错。在有声和无声之间,个人修养和个人素质的高低就显现了出来。这里也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写字的书法家们书写的不规范,胡涂乱抹让人根本无法识别;二是写的虽然规范,可是赏读的书法家们修养尚待提高,识字能力有限。过不了“识字关”,是目前很多书法家们现实存在的问题。

书法家们读错字会有很多推托的理由,书法家们写错字恐怕就难咎其责了。白纸黑字,明明白白。不过,有一个歪里正说的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土地上顽强的生存着。这个现象是封建、皇权意识培养起来的奴性和阿谀奉承的卖乖;或者是存世的书法作品、虽有笔误或错误仍可流传而带来的示范。比如,某个字是乾隆皇帝写的,即使多了一横,照样得悬挂起来并流传于世;再比如,某个字是康熙皇帝写的,即使少了一横,因此,还可以解释为一种情怀的释放。书法界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默许,多一点、少一横不是错误、不是问题,并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认同。

假如,我们愿意聆听并接受历史上写错字的故事,是因为我们对历史的尊重。书法走到了趋向于职业化、纯艺术化的今天(不管这个方向对还是𣎴对,但这个倾向性和苗头已经显示了出来),再出现类似或更加严重的问题就不可理喻和不可思议了。当下的书法家们严重缺失的不是技术,也不是打造书法艺术形式美的各个辅助环节。当下书法家们在文化修养上的欠缺,暴露出一个需要加速弥补的巨大空间。这个巨大空间如果不被填充,书法艺术就会流于形式上的千变万化,就会沦为工艺制作层面上的千篇一律,就会被日益强大的社会审美的价值观念所抛弃,其核心艺术的地位也大有可能被撼动。其实,书法艺术的边缘化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最近的一次文字变革,是1956年开始实施的汉字简化方案的落地。这之前的繁体字,在小篆退出历史舞台以后,就承担起记录历史的重任。文字的演变,有其时代所独有的印迹,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也表达着不同的诉求和含义,是不可混淆乱用的。举例来说,“云”并不是“雲”的简化字,古代的时候就有这两种写法。现在把“雲”简掉了,只剩下“云”了,文字的趣味性也就大大缩水了。最糟糕的是,这一简,把一些不明就理、而又喜好卖弄学问的书法家们带入了模糊的境地。只要见到“云”,就一概写成“雲”字。写繁体字显得自己有文化,正是我们无知、无畏、无觉、无识的表现。“雲”有雨,“孔子云”就不能使用这个“雲”字了,如果使用了,就大错特错了。

写错字,是书法艺术不能容忍的底线。即便是过失而为,也应向《兰亭序》、《祭侄文稿》一样,把它纠正过来。这样做,并不会减弱其艺术性,反而会增加一些意想不到的精彩。书法艺术好像有一个天然的容错机制的存在,这是令人悲哀和大跌眼睛的。值得注意的是,错字的出现,不是来自书写技巧的原因,而是来自书法家自身知识储备不够的原因,这就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所在。因为,书法艺术的最后归结点是文化的母体,它所发杨的是文化的精神,它所借助的是文化的力量,所以,不论是以什么方式展示的书法作品,只要其中有错字、漏字或不规范的字,都应做下架处理。这样做,还可以有效的促进书法家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现在是到了对书法艺术中的错别字说“不”的时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