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点分析 | 脂质专题练习提高

 花好月圆sb3rxi 2019-08-20
细胞中的脂质

胆固醇:C27H46O

雄性激素(睾酮): C19H28O2

维生素D2:C28H44O

脂肪

组成元素:C、H、O

功能:

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缓冲和减压

保温

脂质中O的含量比糖类少,而H的含量比糖类多.

磷脂

组成元素:C、H、O、N、P

功能: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存在:核桃、芝麻、松子、葵花子等

固醇

只含C、H、O

1、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

2、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3、维生素D:可促进人和动物对Ca和P的吸收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单体:是指组成生物大分子(多糖、蛋白质、核酸)的基本单位。

多聚体:每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 C 原子构成的 C 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每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 C 原子构成的 C 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习题练习

1. 生物膜的“三合板式”静态结构不能解释下列哪一种现象(  )

A.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B.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C.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 

D.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分析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解:

A、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说明膜的成分中含有磷脂,A正确;

B、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而罗伯特森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B错误;

C、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正确;

D、细胞膜位于细胞的最外面,是细胞的边界,由磷脂好蛋白质组成,D正确。

故选:B。

2.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B.糖类分子中氧的含量少于脂质 

C.固醇类物质在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D.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 

分析

1、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2、糖类包括: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动物).

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解:

A、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细胞膜,因此所有的细胞都含有磷脂,A正确;

B、与脂质相比,同质量的糖类含有的氧多,氢少,B错误;

C、有些固醇类物质是激素,如性激素,因此固醇类物质在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

D、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有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D正确。

故选:B。

3.下列成分与脂质无关的是(  )

A.维生素D 

B.胆固醇 

C.雄性激素 

D.胰岛素 

分析

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 P 和 N.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此外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作用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

解:

A、维生素D为固醇,属于脂质,A正确;

B、胆固醇为固醇,属于脂质,B正确;

C、雄性激素属于固醇类,C正确;

D、胰岛素为多肽类激素,属于蛋白质,D错误。

故选:D。

4. 下列物质中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中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的是(  )

A.血红蛋白 

B.糖原 

C.胆固醇  

  D. 维生素D

分析

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1)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据此分析解答.

解:

A、血红蛋白不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主要参与运输氧气,A错误;

B、细胞膜上没有糖原,糖原是动物体内的能源物质,B错误;

C、胆固醇既是在人体中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

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但不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D错误。

故选:C。

5. 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质量相同的脂肪与糖元彻底氧化分解,脂肪耗氧少 

B.脂肪与糖元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脂肪还有保温和缓冲压力的作用 

C.性激素和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但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分析

脂质的种类与作用: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分类:

①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②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它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发生和生殖细胞的形成,并能激发和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

解:

A、脂肪的含H量高于糖,O含量低于糖,质量相同的脂肪与糖元彻底氧化分解,脂肪耗氧多,产能多,A错误;

B、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此外脂肪还有保温和缓冲压力的作用,B正确;

C、性激素和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但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的作用,C正确;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故选:A。

▐ 标签:期末复习 脂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