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起源于古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博大精深,又有些神秘和遥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风水,工作、学习或日常生活中,都会与风水悄悄发生某种关系。 宅经《宅经》亦称《黄帝宅经》,相传黄帝所作。讲述了人与住宅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宇宙的和谐。本书主要讲述了家居住宅的风水知识,对众多杂乱的住宅风水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主要包括旺宅选址、宅亦有灵、室内布局等知识。本书直观性强,通俗易懂,尤为强调实用性。该书认为宅是阴阳之枢纽,首次将住宅分为“阴宅”和“阳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葬经《葬经》亦称《葬书》,西晋郭璞著。郭璞是历史上第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葬书》不仅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还介绍相地的具体方法,奠定了中国风水-葬乘生气的理论基础,受后世代风水界的推崇,后人都视郭璞为风水史上之鼻祖。 撼龙经《撼龙经》为唐代杨筠松所著,专言山龙脉络形势。杨筱松是风水形法派的鼻祖,被历代形法派风水学家尊为宗师。《撼龙经》具体分析寻龙捉脉之法,指导怎样选择聚气旺财之地,是龙脉风水的最权威圣典,被誉为“中国古代测绘学之最”,是了解运用龙脉风水的最佳典籍,也是历代研究风水学者必读之书。 |
|
来自: 森林的早上 > 《易经佛学风水麻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