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是多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多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全身症状明显,有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等,以及呼吸道症状。临床可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一、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的病原体中,成人以鼻病毒为主,儿童则以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 【病因病机】 蒙医学认为,普通感冒是由外感风寒、并挟时气,或四时不正之气所致。流行性感冒则由“疫(疠)虫(毒)”所致,二者在治疗方法上略有不同。 一、致病四因素: (1)气候 即六气:四季之风、冬寒、春温、夏暑湿、秋燥,伤人则称为六邪。 (2)饮食 饮食有六味、八性、十七效能与蒙药理论相同。 (3)起居 起居包括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等。 (4)其它 药物治疗不当,疗术施用不妥,虫咬、创伤、骨折等。 二、入病六门路: 是指皮肤、肌肉、脉管、骨骼、五脏和六腑。邪气侵犯人体则感于皮、散于肌、行于脉、渗于骨、攻于脏、传于腑。 【辨证论治】 鼻型感冒:即急性鼻炎,喷嚏、鼻塞、流清涕后变稠。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流泪、声嘶等。 咽喉型感冒:即急性咽喉炎,咽干、发痒、灼热、疼痛,发热,咳嗽。夏季感冒可有咽结膜热、疱疹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等。伴有咽喉红肿,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 肺型感冒:即气管 - 支气管炎,咳嗽、咯痰,气促等。 时疫感冒:即流行性感冒。 上述四种类型均属蒙医学温(热)病范畴,故有温病的病因、病机:人体感受风寒,物求同类,内应气、痰,为病束表,首当用痰、气之药解表发汗;再郁血、胆,变生温热,则要用血、胆之剂清热泻火;“山川”之间,寒热往来,三元紊乱,阴阳失调,重点在调节寒热,中和三元,平衡阴阳。 1. 未熟热期 恶寒喜暖,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头痛口苦,哈欠嗜睡,肌肉、骨节酸痛,傍晚发热加重,舌苔灰白,或有细小红疹,尿黄赤稠浊, 脉浮、细数。 治法:清瘟解表,调和气血。 方药:查干汤 [ 玛努 -4 汤 ] 参考:风寒感冒者麻黄汤,风热感冒者银翘散,暑湿感冒者香薷散,凉燥感冒者杏苏散,温燥感冒者桑杏汤,高热者《医学衷中参西录》白虎汤化裁。 受风者,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寒热往来者,小柴胡汤和解表里;腑实热结,大承气汤峻下存阴;大抵如此。 2. 增盛热期 高热口渴,喜用冷饮,头痛剧烈,呼吸急促,身体沉重,或汗恶臭,舌干苔黄,尿黄赤臊臭,脉滑实、洪数。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除烦。 方药:清热二十五味丸 [ 嘎布日 -25] 3. 山川间热 “辛温助火、苦寒冰伏”由于调治之误,过凉过热导致变证。或者,婴幼儿、老年人及身体虚弱者,寒热往来,不易清解,口干,咳喘,身热,烦躁,神昏,失眠,苔白或薄黄,尿微黄,脉细数。 治法:调节寒热,扶正体元。 方药:沉香三十五味散 [ 阿嘎日 -35]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三型,同型病毒又分若干亚型。常呈散发,偶有暴发流行。 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疲乏无力,但鼻咽部症状较轻;体检病人:急性病容,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咽充血,口腔粘膜可有疱疹,呼吸音粗糙。 少数病人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称为胃肠型流感。也有合并肺内感染者。 治法:清瘟除热,抗疫解毒。 方药:根据病情选用 (1)克感七宝汤 [ 额尔敦 -7] (2)九味清感丸 [ 呼和嘠日迪 -9] (3)清肺十三味散 [ 黑木日嘎 -13] (4)玉簪花十五味散 [ 朱乐根其木格 -15] (5)沙参止咳散 [ 扫日劳 -4] 【预防与调护】 在流行期间,避免到公共场所;患病期应卧床休息,戒烟忌酒,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的水分和维生素C等摄入,室内保持良好通风,避免受寒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