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龙榆生词学 自金兵南侵,二帝北狞,汴京歌舞,散为云烟,大晟遗声,同归歇绝;而一时富于民族思想之士,愤“金瓯”之乍缺,伤“左衽”之堪羞,莫不慷慨激昂,各抱收复失地之雄心,借抒“直捣黄龙”之蓄念;而高宗误信谗佞,不惜靦颜事仇,逼处临安,以度其“小朝廷”生活;坐令士气消阻,一蹶而不可复兴。志士仁人,内蔽于国贼,外迫于强寇,满腔忠愤,无所发抒;于是乃借“横放杰出”之歌词,以一汇其抑塞磊落不平之气,悲歌当哭,郁勃苍凉。自南渡以迄于宋亡,此一系之作者,绵绵不绝;此词体解放后之产物,为民族生色不少也。 南渡初期作家,如张元干(字仲宗,长乐人)、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韩元吉(字无咎,许昌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陆游、陈亮(字同甫,婺州永康人)、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人)之伦,并有关怀家国,表现民族精神之作品,而辛弃疾为之魁。其在当时名将,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之《满江红》一阕,最为世所传诵,亦稼轩一派之先声也。其词如下: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弃疾年二十三,决策南向,屡官至湖南安抚使,炼飞虎营,慨然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事详《宋史》本传);性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既阻于邪议,志不克伸,乃一发之于词。刘辰翁称其“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唱,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又谓:“斯人北来,喑呜鸷悍,欲何为者?而谗摈销沮,白发横生,亦如刘越石陷绝失望,花时中酒,托之陶写,淋漓慷慨,此意何可复道?”(《须溪集·稼轩词序》)稼轩词之精神所寄,即在其悲壮襟怀,充分表现于长短句中。刘克庄称:“公所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后村诗话》)其晚年退居江西之作,虽力求闲淡,且以“明白如话”出之;而“老骥伏枥,壮心未已”,一种郁勃苍莽之气,犹跃然楮墨间。其代表作如《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张元干以送胡邦衡(铨)、李伯纪(纲)词获罪。其送胡《贺新郎》,有“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鼓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之语;其感时忧国之怀抱,可于弦外得之。 张孝祥词骏发踔厉,寓以诗人句法。其在建康留守席上所赋《六州歌头》一曲,尤为慷慨激昂;今日读之,尚有馀痛。移录如下: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韩元吉、陈亮、刘过并与稼轩交游,引为同调;词格虽远不逮辛氏,要亦具有壮烈怀抱者也。陆游号称“爱国诗人”,间作小词,声情激壮。例如《夜游宫》: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南宋偏安既久,故老凋零,悲壮之音,渐见销歇。逮乎末季,复有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人)、刘辰翁(字会孟,庐陵人)二大家,皆醉心于稼轩者。克庄词于豪迈中具有家国之感,足予销沉放任之士习以极大教训。例如《玉楼春》“戏林推”: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 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辰翁身经亡国之痛,寄其悲愤于“倚声”。其《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词,有“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之句;湖山易主,血泪同流;视稼轩之“烟柳斜阳”,同其哀怨。近人况周颐谓:“《须溪词》多真率语,满心而发,不假追琢,有掉臂游行之乐。其词笔多用中锋,风格遒上,略与稼轩旗鼓相当。”(《餐樱庑词话》)辛、刘词格略同,特刘多亡国哀思之音耳。 南宋民族词人,除上述诸家外,如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相见欢》之“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刘仙伦(字叔儗,庐陵人)《念奴娇》之“勿谓平时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眼底关河,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陈经国(潮州人)《沁园春》之“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方岳(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人)《水调歌头》之“莫倚阑干北,天际是神州”;李演(字广翁,号秋堂)《贺新郎》之“落落东南墙一角,谁护河山万里?”(以上参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吉安人)《大江东去》之“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凡兹所列,无不悲愤苍凉,饶有激壮之音,足见人心未死。此在词家为“别派”,而生气凜然;谁谓词体脱离音乐,即失其活动性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