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篆刻家黄易篆刻讲堂一百零一

 青木森森 2019-08-20

前日我们介绍了浙派的始祖丁敬,丁敬虽然被称为浙派的始祖,但是其早期的创作还是受到明末妍媚之风影响的,一直到其晚年,其艺术上的创作才达到高峰,并被奉为浙派的始祖。而昨日我们介绍的蒋仁,承袭丁敬印风,特别是在方细朱文印上,但是因为其性格比较孤僻,很少为人刻印,所以不论其时的影响和传世的作品都是较少的。而浙派这一篆刻流派的名称也是黄易和奚冈盛名之时提出的。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别号秋影盦主,工书法,娴于隶书,善绘山水、花卉。曾经问业于丁敬,丁敬对其赞善有加,说:“将来能继我而起者,一定是小松也。”

黄易的篆刻醇厚渊雅,家学渊源,早年问业于丁敬,但对于秦汉印章的研究极深,故有出兰之誉。黄易的论印语:“小心落墨,大胆凑刀”,深得篆刻三味,历来被学印者奉为经典。后人经常将他与丁敬并列,合称“丁黄”,何梦华还集他的作品编在丁敬之后,取名《丁黄印谱》。

黄易精金石考据学,官于齐鲁之时,广为搜集金石文字,据记载多至三千余种,并在荒山丛林中蒐访残碑断碣,并为之考证,绘有“访碑图”,著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黄易刻印基本上学习丁敬,又对钟鼎彝器金石碑版的细心研究,故既能使丁敬、蒋仁的风格更趋于完善,又能独出己意,自有特色,后来诸家都受其影响,尤其以陈鸿寿为最明显。

也正因为黄易对金石考据的热衷,加上其自身书法造诣极深,使得其在印章的款识上也有很大贡献。我们提到过,对款识,初始之时是不太重视的,甚至极少或者简单粗陋,到丁敬时便极为的重视起来,丁敬刻款,不做书稿,用单刀作款,短程碎刀,早年多由下而上,由尾至头,称之为“倒钉法”,后来参以以石就刀的切法,笔道裸露,有朴拙浑厚之趣。黄易刻款亦是继承丁敬,我们一会可以在后面的例子中看到。

后人在提到蒋仁、黄易、奚冈对丁敬的继承之时,认为三人蒋仁得醇朴,黄易得秀劲,奚冈得隽逸。昨日我们看了蒋仁的作品,今日我们来看看黄易的作品。

清代篆刻家黄易篆刻讲堂一百零一

首先看到的印章印文是:得自在禅。这种取法汉白文印的印章,我们在丁敬和蒋仁的作品中也有看到,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一种看似有些粗陋的笨拙感,在一些细微的精巧处理之后,使得整个印章有种以巧破拙,浑厚古朴又怡然自得的感觉。这方印深得汉印中粗白文印的方中寓圆,看似方正,又以粗满寓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明代篆刻家,也是流派篆刻艺术始祖的文彭的一方“任侠自喜”印,两相对比既可以感受到对汉印的一脉相承,又可以感受到篆刻艺术发展到浙派,浙派篆刻家独到的认知。也可以对比下昨日我们给出的丁敬的作品,其中的巧拙的同与不同便一目了然了。

清代篆刻家黄易篆刻讲堂一百零一

印文:冬花盦。此印依然是汉印的粗白文印的风格,其中亦有大巧若拙的处理。这方印中印文文字的省略,主要是“花”字笔画的省略是值得一说的。我们在介绍章法上讲到增减法之时,说到过,增减笔画的原则之一是不要影响文字的辨识,但是在此处,似乎有些相违背了,此“花”字的写法亦是寻常不可见,甚至无法识别是“花”字,那么在篆刻中很多章法都是后人总结而出的,不要太过于僵化,有些名家的好的作品中用到了我们也是可以借鉴的,但是要知道借鉴的是什么,此印的“花”字之所以作了大量的减笔,是为了整个印面的平和感,整个印面横、竖笔画为主,并尽可能的做了平直的处理,全印给人的感觉则更为平和安宁。汉印中的粗白文印最受人喜爱的便是此类,笔画平直,但是在转角、笔画尾端作圆润的处理,方中寓圆,平正浑厚,此印深得其中奥义。那么此处“花”的写法在类似的自己创作中也可以使用,但是不要因为有印有此种写法,便随意使用,还是要因地制宜的。

清代篆刻家黄易篆刻讲堂一百零一

印文:小松所得金石。一看印文我们便知道这是黄易自用的收藏印篆法跌宕自然,毫无做作之气,用刀亦是清晰流畅,“所”字的粘连,“得”字双人旁的神来之笔都是令人赞叹,另外类似前面的“冬花庵”,“金”字上部的也是尽可能使之平直,此处的处理更加的随意,且浑然天成。此印是黄易自刻自用的印章,亦是其代表作品。我们之前提到蒋仁得醇朴,黄易得秀劲,奚冈得隽逸,从这方印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黄易作品的灵气,大家也可以对比下之前的蒋仁的作品,细细体味,其中的同与不同,这样对大家以后自己创作作品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之上的三方印章,我们都没有多说刀法,但是其中短切碎刀的刀法,是学习浙派篆刻一定要注意的,与工秀的作品不同,浙派的篆刻的刀法是一种金石味道更加浓厚的刀法。

清代篆刻家黄易篆刻讲堂一百零一

印文:姚立德字次功号小坡之图书。这是一方收藏印,刻有藏家的姓名及字号,是一方巨印,印面尺寸:65mm×65mm,对于一方个人的收藏印在当时已经是很大了。汉印中粗白文印的风格,印面很慢,但是满而不乱,特别是中列最下方的“小”字,将整个印面平衡稳定了下来,可以说是这方印章的印眼,这种疏密处理出的印眼,是十分少见的,而且此印眼亦不是突出的作用而是平衡印面,更是少见。细细的看印面中的文字的篆法,便可以见识到黄易古文字的功底,每字的篆法都是可考的,即使是做了部首挪让处理的“功”字,此种挪让亦是最简单的挪让。此处的挪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感受,笔者认为是与我们之前给的几印有相似之处的,或者说黄易是偏爱这种横平的处理的,感觉更加的平和稳重。类似的还有“之”的处理,几乎像一个“土”字一般。

今天我们看了黄易四方白文印,准确的说是四方汉粗白文印风格的印章,这种风格也是汉印中最为大家喜爱的一类。黄易的白文印更是很好的诠释了汉印最大的四个优点:正、厚、势、变。明日我们将带来更多黄易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