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孩子平安健康的长大,是父母最大的心愿。 但在生活中,孩子时常有意外发生,因为症状不明显、不会表达,经常被大人忽视。 其中最可惜、最令人痛心的一种,就是孩子吃东西噎住导致的死亡—— 当家长给孩子喂食花生瓜子、葡萄或果冻之类的食物时,由于孩子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或是吃饭时大哭大笑,导致食物被误吸、卡住了气管。 △ 2018年4月,澳洲医生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张X光片,画面显示一个5岁孩子的气道被一颗葡萄卡住了。 很多人以为吃东西噎住不算什么问题,咳一下就能出来。但可怕的是,异物卡喉的症状非常隐匿,一旦气管被完全阻塞,喉咙里是发不出任何声音的! 如果不注意看孩子的反应,刚刚还鲜活的小生命,转眼就在你的眼皮下流逝! 下面这个监控画面里的孩子源源,一直在尝试用手抠出食物,到处乱跑,在地上痛苦地打滚。 但直到他第二次倒地不醒,才被幼儿园老师发现。最后120赶到现场,用尽所有方法仍然没能把源源抢救回来,家长悲痛欲绝! △ 2019年3月29日,湖南浏阳一幼儿园,4岁男孩源源因异物卡喉身亡。(来源:网络) 更要命的是,很多人不知道,当孩子的气道被完全堵住,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5分钟! 大脑缺氧一旦超过5分钟,就算把孩子送到医院,就算死不了,人也废了! 5分钟,等不了救护车来临,等不了你抱着他下楼,更等不了你尝试倒背、灌水、拍背等各种民间偏方…… △ 2019年1月3日,容县城区某商业小区一6岁孩子因吃花生窒息,电梯里妈妈用尽各种方法也无力回天。(来源:网络) 不要以为意外发生的概率很小。到了自己头上,你未必能比他们更镇定。 2008年全国死因监测数据显示[1],在5岁以下的孩子当中,排名前五位的意外死亡原因依次是:溺水、蒙被综合征(保暖过度,也叫捂热综合征)、交通事故、食物呼吸道梗阻、地震死亡。 以广东省为例,2015年,广东省5岁以下儿童前五位的意外死亡原因依次是:溺水(33.33%)、交通事故(20.76%)、呼吸道异物致窒息(14.90%)、跌落(11.84%)、床上意外窒息(9.40%) [2]。 下面这个视频里的小男孩,就是因为吃葡萄卡住了气管。而“爸爸”一次次尝试救回儿子的画面,正是现实写照。 戳这里看视频 ↓↓ 其实,抢救气道异物梗阻的孩子,只需学会一个简单的动作:海姆立克急救法。 对于1岁以上(可站立)的孩子,急救方法和成年人一样,是腹部冲击法(大人可以蹲在孩子身后): 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由于孩子无法站立,需改用拍背压胸法: 孩子发生危难时,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正确的急救方法?如何正确施救? 这份急救手册,列举了48种不同情况的婴幼儿急救知识,由腾讯医典邀请专业医生编写审核,还有动画演示操作方法,非常全面实用,值得收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意外事故永远无法做到100%的杜绝。“防”是不够的,学会怎么“救”才能最大程度减轻后果! 今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已明确提出要把学生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中小学考试内容。 拿好这份急救手册,希望你细细阅读,和孩子一起学习正确的急救方法。更希望你把他转发更多的爸爸妈妈,以备不时之需! 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一起努力! |
|
来自: liulufaliulufa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