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小学 四年级 刘明燚 在一个阳光明媚、秋高气爽的早晨,发生了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开门见山,引出下文) 事情是这样的:在第一节课课间,我突然发现昨天才买的钢笔不见了!问我的同桌小峰,说:“你看见一支淡蓝色、印有一个卡通图案的钢笔了吗?”小峰听了,皱了皱眉,不耐烦地说:“没有看见。”然后摆出一幅爱理不理的样子,我心里很生气,想:你这个小峰,连同桌都不帮一下忙,真是让人心里生气。(第二自然段开头过渡很自然,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刻画较丰富) “叮零零”上课铃声响起,我只好上课。这堂课我心不在焉,心想:好好的钢笔怎么就不见了呢?下课了,我把课桌、笔袋、书包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还是没有。(事情继续发展,写“我”找笔的心理活动很贴切)就又问小峰:“你真的没有看见我的钢笔吗?”小峰说:“我去上个厕所。”说完,就走了。 我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我用手轻轻地扳开了小峰的文具盒,发现我的钢笔正躺在里面睡大觉呢!我心里开始生气了,好你个小峰,竟然偷我的钢笔,刚才肯定是找借口溜掉!(此处人物心理活动加入很自然,推动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恰巧小峰回来了,我把他的文具盒“啪”地甩在他前面,大声喝道:“小峰!你能解释一下你的文具盒里为什么有我的钢笔吗?”“我不知道。”小峰小声的说。“你不知道?哼,你还是班长呢!还当了小偷了现在。”我轻蔑地说。(提示语在后,先写人物的语言再写提示语,体现“我”气愤的心情) “我没有偷。” “你偷了!” “我真没有偷。” ……(灵活运用无提示语,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这时,坐在小峰前面的同学回来了,看着我们俩争的面红耳赤,便问:“你们吵什么啊?”我说:“他偷了我的钢笔!”“我没有偷!”小峰说。“给我看看。”坐在小峰前面的同学说。看了之后,说:“这支钢笔是我在小峰座位底下捡到的,以为是小峰的,就放在了小峰的笔盒里。”哦!原来是我错怪了小峰。“对不起小峰,是我误会你了,你能原谅我吗?”我对小峰说,心里惭愧极了。(“我”惭愧的样子还可以刻画得更生动些)小峰说笑咪咪地说:“没关系!”我俩就这样又和好了。(结尾收束稍微快了一点,要更自然) 【教师点评】 习作选择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小事——“我”误会小峰偷了“我”的钢笔,素材很常见,但小作者在运用素材构建这篇文章时非常地巧妙,通过“我”的心理活动描写,一步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我”与小峰的语言描写,体现情节的升级过程,如果在结尾部分稍稍注意一下,就更棒了哦! 指导老师:张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