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郑州:四大名砚之黄河澄泥砚

 zdjphoto 2019-08-21

九龙回归砚,2001年8月荣获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花金奖”

黄河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兴于唐宋,没于元,历代被作为贡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清朝乾隆皇帝对澄泥砚甚是喜爱,引起朝野志士力图研制,但终未成功。

1988年,受聘在郑州黄河游览区的王玲夫妇,受齐白石弟子、国画大师卢光照先生点拨,立志还原澄泥古砚。夫妻俩在收集研究史书基础上,从寻泥开始,日复一日地澄泥、晾晒、和泥、雕刻、烧制……在深挖黄河古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创作,更新观念而不失传统,参照保留古法土窑烧制技法,结合砖雕制作工艺,历时三年,前前后后试验131次,掌握了最关键的烧制技术,于1991年5月,终使失传已久的黄河澄泥砚重现于世,并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为91111091.7)。

炎黄二帝砚

黄河澄泥砚重如石,细如玉,触之如童肌,扣之若金声,视之光彩照人,贮墨不腐,不枯不冻,写字作画飘出阵阵清香。据宋代顾之彦《砚谱》记载,黄河澄泥砚唐人品砚为第一,历来被视为国宝,为名人巨匠所珍爱。久违的文化瑰宝一经问世,即得到专家的好评,先后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新加坡南洋艺术博物院,以及美国、马来西亚、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多个国家珍藏,首次参加全国旅游商品大赛,便一举斩获“天马金奖”。王玲设计制作的《九龙回归砚》《八仙如意砚》,先后荣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最高奖“山花奖”。

黄河澄泥砚以其独有的四大特色而倍受赞誉:一是质地佳。黄河澄泥砚质坚如石,耐磨持久,泽若美玉,击若钟磬。宋代米芾在他对砚的有关论述中,盛赞黄河澄泥砚坚实如此——“扣致金声,刀之不入”。二是发墨好。古人把黄河澄泥砚视为“陶之属”,“性坚而不燥、润笔不损毫”,因其细腻如泥,发墨快,发墨性强,且不渗水。三是色彩奇。黄河澄泥砚的颜色纯正、大方,它的“五光十色”是端歙、洮砚等名砚所没有的,当时甚至流行以颜色来挑选区分黄河澄泥砚的优劣,如“鳝鱼黄为上,其次是朱砂红、绿豆砂、豆瓣砂、玫瑰紫、胭脂红、蟹壳灰、炭黑。”不过黄河澄泥砚的色彩虽千变万化,却绝无艳丽妖冶之态。四是雕刻美。黄河澄泥砚造型生动,雕工讲究,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无一不是澄泥砚的创作对象。圆雕、浮雕、透雕、线刻等雕刻技法统一运用于一方澄泥砚中,“其形小则柔美玲珑,大则敦厚气派,摹人则清秀俊雅,状物则灵动华丽。”

黄河母亲砚

黄河澄泥砚制砚过程十分繁杂,从选泥到成品,有18道工序。虽然在探索古代制作绝技的基础上,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但从配泥、制坯、设计,到雕刻、烧窑,环环相扣,每一环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砚的质感、色泽与外观。黄河澄泥砚虽出于陶却胜瓷赛玉,不施釉却能呈现玉的光彩与质地,最考验烧窑技术。泥土百态的可塑性能,窑火千般的变幻表现,都可以让黄河澄泥砚的外观、质地、色彩、肌理,产生千变万化的神奇效果,而掌握效果、制出精品,则靠作者的火眼金睛、驾轻就熟。

龙虎同行砚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砚台作为书写工具的作用相对弱化,但黄河澄泥砚因保留了古砚含津益墨的特性,且能保持使用本砚磨墨作出的字画不生蛀虫,越来越成为收藏家们争相收藏的藏品。

南瓜砚

为满足现代人们生活需要,黄河澄泥砚的副产品——黄河金沙泥茶具应时而生。黄河金沙泥茶具选用黄河中下游沉积的含有多种矿物质的泥沙,经过澄清、成型、球磨、雕刻,然后高温烧制而成,其造型独特,色泽厚重,拙朴、深邃、大气的风格可谓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文化与艺术的拥抱,很得世人称道。(楚彦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