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亦热凉亦凉 辩证养生才健康*星星论道

 健康讲坛 2019-08-21

人们一提到养生,一提到中医,就会免不了联系到平衡这个词。而能够实现这个平衡的一个词叫做辩证。如果平衡失去了辩证就是一副空架子。治病如此,养生更是如此。

    本人在冷热平衡上有一点感悟,拿出来与朋友分享。这就是:热亦热凉亦凉,辩证养生才健康。

    热亦热凉亦凉,听起来像是谶语,它包含了养生的辩证关系。

    体热之人、强壮之人,往往都会内火比较大。中医在治病时往往还要看是哪个脏腑出了问题,哪条脉络出现了问题,其实在养生上大可不必。从养生的角度讲,越笼统越好,越笼统越接近事物的本质;反之,越细分则偏离本质越远。这也是【易经】所说的【一】,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真的能把握住一,就等于把握住了问题的命门,其它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我们再回到命题上,回到热上。但凡体内有热之人,应该相对于的环境是冷还是热呢?大多数人会自然的想到冷,因为冷热在一起才会平衡嘛。外面冷了,才会把体内的热降下来。我认为恰恰相反。外面只有热了,汗毛孔才会张开,体内的热才会导出,身体才会平衡,才会健康。如果,体内有热的人真的遇到冷,比如运动结束了马上吹空调,冲凉水澡,那么汗毛孔会立即关闭,热量就会积存在体内,就会生病。所以强壮之人,就需要外热,就需要通过运动大量出汗,需要付出,需要消耗一部分阳气,以保证身体的平衡。这就是:热亦热。

    体虚之人,阳气不足,则反而适当的需要冷些,尤其是在夏季。大部分人觉得,体弱之人,平时怕冷,需要冬病夏治,怎么反而需要冷些呢?我认为,冬病夏治,如果不是从治病的角度而是以养生的角度看,体弱之人需要解决的是内部的阳气的升腾,需要增加阳气,而对于外部的环境来说,过热不是件好事。本来体质就差,如果再过多的出汗,会消耗掉本来微弱的阳气,使体质变得更虚。他们要做的是通过锻炼使体质增强,增加出汗,而不是通过外界的热出汗,所以体弱之人在夏季反而应该比强壮之人适应的空间更凉些,这就是:冷亦冷。

    许多人学了中医,自认为中医就是简单的顺其自然,就是简单的适应四季,就是简单的书本知识,其实不然,为啥我说中医其实在根本上解决不了养生问题,就是这个意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