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出伏,初秋警惕“湿燥”两重天

 四川默森药业 2019-08-21

随着秋风的到来,今天也迎来了出伏的日子。出伏就表示一年中最热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终于可以和太阳的“恩宠”说再见了。

一般情况下,出伏之后气温逐渐降低,天气会变得很干燥,湿气依然很重,湿气阻滞在脾胃中易伤身。此时,很多人早晨起床以后会感到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干咳无痰,这正是“秋燥”的表现。

一边“湿”一边“燥”,“湿燥”两重天让我们的健康腹背受敌。

那么出伏之后,该怎么做才能“祛湿防燥”呢?

祛湿防燥保卫战第一步:食疗

中医有“燥主秋令”的说法,可以通过食疗来调理一下,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如白萝卜、百合、梨、蜂蜜等,尽量少吃油炸、烧烤类食物。

入秋萝卜胜似良药

白萝卜性甘平辛,归肺脾经,具有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秋季出现咳嗽、哮喘、胃不适、头晕、胸闷、心悸等症状,就可以吃些白萝卜,有散寒止咳的功效,还可以预防感冒。

秋藕最补人

莲藕味甘、性凉,主补中焦,养神,益气力,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散瘀血。秋季多喝莲藕汤,利小便、清热润肺。

祛湿防燥保卫战第二步:多喝水

干燥的秋季,很多人嗓子发干,干咳却没有痰,皮肤也越发干燥,怎么办?答案就是——多喝水。

秋季与肺相通,当身体受到秋燥的伤害时,肺就会受损。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口干、口渴、皮肤干燥等症状。所以多喝开水、豆浆、乳制品等有助于生津。

祛湿防燥保卫战第三步:排毒穴位

“秋燥”之际,适合排毒祛湿,可以通过这几个关键部位来排出毒素养生保健!

1、肘窝

肘窝的浅部有肱二头肌腱膜,深部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并有血管、神经干通过。

每一到两周在肘窝位置连续拍打5至10分钟,可以缓解心烦心热、失眠多梦等问题。

2、膝窝委中穴

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而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

每一至两周拍打膝窝5到10分钟至瘀斑痧点显出,能祛湿排毒。

3、阴陵泉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如果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会发现疼痛逐渐减轻,说明脾湿在好转。

每天用手揉按阴陵泉,保证每天揉按10分钟以上。

4、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

可以在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足三里三至五分钟,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