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仰是一种修行

 江山携手 2019-08-21

老鬼看盘

五体投地,磕长头,朝圣,藏族的人民怀着自然的敬畏经历着一段漫长艰辛的旅程,敬畏高山,敬畏湖泊,敬畏天地,敬畏神灵,敬畏万物……他们接受生活本来的样子,即使是物质生活上并不富裕,甚至说简单贫困的生活也无所谓,很少关注世界的瞬息万变,他们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寄托,需要一种灵魂上的安息,需要一种仪式感很强的行为,来让自己的心灵平静,甚至救赎自己的灵魂。只有这样,生命中一些特别瞬间才不会被错过,一些美好向往才不会被泯灭,才让他们的内心告别孤独和无助,他们的这种敬畏就是虔诚的信仰!

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叩拜,祈祷,只为心中与生俱来、坚不可摧的信仰;望着庄严雄伟的布达拉宫,望着神圣的大昭寺,望着神圣的冈仁波齐的时候,他们的心会变得安静下来,心里没有一丁点的杂念,什么也不会想。

我们很多人一谈信仰,就想起迷信,想起祭祖,想起佛教,就想起六道轮回、因果报应,在脑海中,佛教是祈福求安,导人向善的。这也没有错,信仰自由,任何正教其教义,信仰者在严格的律己修行之后,常常会显得宁静祥和,即使他们的部分行为看起来有些不合常理、不近人情,无欲无求,比如色达五明佛学院的修行,大悲寺的苦行,藏传佛教的朝圣磕长头,一些真正修行人与社会融为一体,但是佛教信仰者的向善,并不仅仅是因为惧怕“六道轮回”和“因果报应”,祈福与怅悔,轮回与因果也绝不应成为束缚心灵的僵死教条。

信仰者因为心有所仰心有所托,但他们并不是自虐狂,不会在世俗的束缚之外再去追求另外一种裹脚布,他们需要的是智慧,是心灵的修行和自我感悟。无论打坐,苦行,朝拜,还是持咒,真正修行人修炼的都是自己的心,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而绝非仅仅是形式上的修行,例如烧纸烧香拜佛拜神之类。

当我们的智慧没有开启或者没有因缘的时候,我们以历代贤圣的言行为道德标准,约束自己欲望和行为,远离烦恼煎熬痛苦,借助最初的这种约束来一天天远离和净化欲望对心灵的污染,一天天加强自我对心灵的控制力,对行为的自制力,直到我们的经历身体和心灵的修行,智慧开启,真心展露出它最纯净的光芒,照亮我们的内心,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也让我们看清世界的真相,彻悟生命的本真,明白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唯一永恒的是虚无,而变化才是一切事物的本质。

信仰就是让我们不去强迫自己,去刻意地拥有一些我们无法拥有的东西,因为世间烦恼皆由心而生,无论拥有与否,唯一的结果都是改变————不但拥有或无法拥有的东西一定会改变,例如人终究会变老变丑,钱财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名利过眼烟云,而且连我们对拥有或无法拥有的事物的那种欲望也会发生改变,例如,很多以前的美好记忆,以后的踌躇满志,感叹所谓物是人非,人走茶凉,今非昔比。得失取舍本无常态,以不变应万变——我们无法让任何一种状态恒常化,这状态包括建立在外物上的许多情绪,也包括寄托了我们各种情绪依附的事物。

人生无常的不仅仅是我们依赖外物产生的一些正面情绪——如喜悦、快乐、幸福、安宁等等,也包括我们的忧愁,失落、痛苦、孤单等坏心情,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再来看世界上的五光十色和乐而忘返地追逐这五光十色的我们,就会觉出其中的无知和无畏。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也就明白了信仰之力量所在,机缘选择无论哪种信仰哪种形式,都是让自己的内心强大,直到有一天心解脉开,才会真正的发现,生活和生命都远比你想象的更加简单,朝闻道夕死可矣,解脱也并不是一件只能发生在死后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