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忆亡妻之作, 短短二十字没有一个凄凉, 却更胜苏轼江城子

 翔山 2019-08-21

李商隐是后唐著名的诗人,诗坛对他评价很高,与杜牧合成小李杜。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李商隐的诗多达22首,仅次于杜甫,王维和李白,很多人都把他看做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可见李商隐在民间心中的分量。

李商隐因为年少家庭条件不好,自己又身为长子担负着家族复兴的使命,因此李商隐的性格命运中都有敏感,犹豫的特点。一生多情的李商隐结过两次婚,初婚目前历史已经无从考据,再婚的这一段感情,李商隐为妻子写下了多首千古名篇,夫妻两人也十分恩爱,可惜命运捉弄人,结婚12年后,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就病死了。李商隐所作一首《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让人读后泪流满面。堪比苏轼的千古名篇《江城子·记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题目中遇雪,点明了当时的天气已经是寒冬腊月,而且是风雪交加的一天,剑外从军远,自己又要去边塞的幕府从军,路途的遥远加上天气的严寒,李商隐得知自己妻子已经病故,自己孑然一人,那种忧愁之感,跃然纸上。开篇就让人感受到了一股凄凉。

无家与寄衣,全文的点睛之笔,妻子已经病故,自己的小家再也不复存在,再也收不到妻子为自己制作的棉衣,这种孤单一人,身处天寒地冻,又远离家乡,奔赴塞外。心爱的女人却再也见不到,再也收不到来自妻子温暖的衣物。万般凄苦都蕴藏在了这细节的一句,李商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善于用细节表达细致的感情。一件寄衣服的小事,却将自己的哀思全部表达了出来。这句读后让人肝肠寸断。

散关三尺雪,这句承上启下,呼应题目中的遇雪天气,因为雪下的太大,诗人前进的道路估计已经被大雪阻挡,因此只能安营扎寨,暂作休息。又引出了下文自己在朦胧中进入了梦乡,梦到了家里的妻子。

回梦旧鸳机,李商隐在睡梦中离开了严寒的塞外,回到了温暖的故乡,在家乡自己的妻子还是那么美丽,自己依偎在妻子旁,看着妻子还在操作织机,为自己制作棉衣。睡梦中李商隐如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再寒冷的天气也感受不到。梦中自己那温暖的家与现在身处塞外,天寒地冻自己孤身一人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梦境与现实的反差来表达丧妻之痛。全文没有一句断肠,凄凉,泪千行,但是让读者读后却感同身受,泪流满面。

这首诗写的极其干练朴素,但是细节中却透露出李商隐夫妇的感情之深。当年为了娶王氏,李商隐背负了忘恩的骂名,娶了王茂元的小女儿,这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对李商隐这个穷小子一直非常照顾,夫妻的感情也非常好。一年到头在外漂泊的李商隐,夫妻二人肯定聚少离多。

可以想象,这么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姐嫁给自己,自己却一直在外漂泊,没有为家庭为妻子谋得好生活,李商隐对妻子肯定是非常愧疚的,所以李商隐的千古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自己也想赶快回家和妻子厮守一生,但是好男儿志在四方,自己现在仍然没有建功立业,肯定也是心有不甘。树欲静而风不止,当李商隐想要和妻子相守一生时,妻子却突然病故,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从此自己的小家再也不复存在,自己的爱人也再也不会回来。伤心欲绝的李商隐从此也没有再娶。

妻子都已经不在了,谁还会为我再送棉衣呢?李商隐这首回忆亡妻,情真意切,用小事细节点题,读后让人感同身受。这首诗也得以流传千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