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柳青其人其书

 泊木沐 2019-08-21

书法是具有情感性灵的,好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感的自然宣泄和心性的真实流露。没有传统根基的所谓创作,都是无本之木,没有生命力,更不必谈艺术价值。——杨柳青临池心悟

杨柳青创作中

杨柳春风一杯酒,砚田翰香半生缘

——杨柳青其人其书

文/范中

认识柳青兄十来年了,他大我五岁,同是湖北老乡,又曾经同是英语老师,因而一见如故,甚是投缘。到海口这些年,我俩闲来写字饮酒,切磋书法,交流艺事,志趣相投。柳青兄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受家庭影响,从小就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书画情有独钟,曾立志当一个画家,但因世事多变,一言难尽的原因使他终未能遂愿。1975年他参加教育工作,在一所农村中学教书,先是教语文,后又通过自学成才当上英语教师,一干就是20年。1995年调到武汉市,他才真正开始从事美术和书法专业方面的工作。

那年月,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柳青兄几乎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都泡在图书馆和新华书店,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去吸取营养。他曾拜著名书法家金伯兴先生、陈龙海先生和著名书法理论家陈方既先生为师,系统的进行过书学理论的学习和书法技能的训练。据柳青兄自己介绍,后来受聘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教授大学书法的那些年,本职工作逼着自己不得不拼命学习和努力提高。这期间,他一边从事书法课的教学,一边跟学生一起苦练书法技法,潜心钻研书学理论,实际上是自觉不自觉的经历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相长的过程。

杨柳青著作《应用书法》

应出版社之约,作为“新世纪大中专院校实用美术教材”的编写成员之一,从1998年至2000年整整3年间,柳青兄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搜集素材和撰写书稿的工作上,个中辛苦自不必言。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成果,2001年他的个人专著《应用书法》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并被一些大中专院校选做书法课教材。

柳青兄的字以颜楷为宗,这不能不说他取法乎上。因为颜字古法纯正,充满篆籀之气。再加上他小时候学习绘画,有很好的素描基础,这对于他准确把握字的结构和点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书法有三个重要因素,即形、质、性。形,就是临帖入古;质,就是线条要有质量;性,就是要出帖写出个性。不入古是“江湖”,只入古是“书匠”,二者皆不可取。观柳青兄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他深得颜楷笔意,楷书写的古意昂然;隶书和行草在笔法、墨法、字法、章法等方面都流露出他对法帖的思考,同时又展现出鲜明的个性。

杨柳青和中国书协副主席吴东民、书法报社社长舟恒划在“书法之旅”活动中

中国书法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象,承载着天人合一的哲学精髓,我们不仅要学习好,还要传承好,这是我们学书人的光荣和使命。几年前,柳青兄出任《书法报》驻海南工作总站站长。来海南后,他马不停蹄地跑遍了海南19个市县,与省书协和各市县书协对接,克服种种想不到的困难,在一年多时间内硬是把十几个《书法报》市县工作分站建了起来。办展览、搞交流、促发行、出专版,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得到了《书法报》领导、同仁、书法界同道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扬。

杨柳青在海南幸福季文化艺术馆书画艺术精品展上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书写的实用性到艺术性经历了巨大跨越,从技到艺,再上升为道,书法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灵与肉的修行。柳青兄今年已60有2了,近闻他与友人合作建立了一个“海南幸福季文化艺术馆”,刚刚举办了一个“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艺术精品展览,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又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人民网海南频道对此做了专题采访和报道。

杨柳青与画家张维涛接受人民网海南频道专题采访

如何作字又做人?如何为艺又悟道?如何担当起它的社会责任?没有豪言壮语,柳青兄以实际行动已经开始了新的征程,我坚信他也一定会以新的作为给自己的艺术人生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作者为海口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杨柳青在书画展上

杨柳青为央视书画院题写“艺无涯”

杨柳青作品

杨柳青作品

杨柳青作品

杨柳青作品

杨柳青作品

杨柳青作品

杨柳青作品

杨柳青作品

杨柳青作品

杨柳青作品

杨柳青临池心悟:

书法是具有情感性灵的,好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感的自然宣泄和心性的真实流露。

没有传统根基的所谓创作,都是无本之木,没有生命力,更不必谈艺术价值。

学习书法固然需要勤奋,但学习方法和领悟能力更为重要,它决定了你是否最终能成大器。

书法是否需要改良和创新,回答无疑是肯定的。纵观几千年书法史,每一位大家的出现无不是伴随着一个新的书写风格甚或是一个新的书体的诞生。如果没有这些历代先人的改良和创新,我们的文字和书法还停留在锲刻龟甲兽骨的时代。

颜真卿对书法史的最大贡献是一扫初唐四大家欧、虞、褚、薛的媚俗之气,开宗立派,另辟蹊径。他行笔以篆籀,结字以宽博,筋骨遒劲,气势雄强,为后学树立了一个正大气象的典范。

杨柳青,男,汉族,1957年生,字水然,号滴水庐主人,副高职称,湖北武汉人。

从小热爱中国传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曾立志当一个画家,但苦于生在农村,拜师无门,读书时又正逢文革十年,没有系统学习的机会,只是自己胡涂乱抹,终不能成器。上世纪70年代,曾有机会拜师湖北美术家协会创办人之一的何去非先生学习国画,后又随书法报社首任社长孙方先生、著名书法家金伯兴先生、陈龙海先生和著名书法理论家陈方既先生学习书法,经历过严格的笔墨技法训练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后来从事书画专业方面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75年参加教育工作,曾在湖北孝感农村中学担任语文、英语教师,后来分别在孝感市和武汉市的中学、大学担任美术、书法等学科教师,在出版社担任美术编辑等工作;

1992年牵头创办湖北书画艺术专修学院孝感分部,出任常务副校长;

2000年加入湖北省书法家协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