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圈秘事】前置前驱架构的前世今生 原来前驱车才是高科技产物

 宋洋sy 2019-08-21

在很多人对汽车的认知里,采用前置前驱架构的车型基本上都以买菜车为主,想要和运动性能、科技范儿扯上边的车型,起码都得是四驱架构,再不济也得使用前置后驱架构。单从成本上来说,乘用车领域的前置后驱架构,成本自然更高,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为后驱车贴上科技感外衣的原因。

其实,看似没有含金量的前置前驱,诞生时间反倒晚于后驱,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首款采用前驱结构的车型是1934年雪铁龙推出的Traction Avant 7A。而第一辆公认的汽车则诞生于1886年,由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卡尔·本茨设计制造并取得专利权,在那个还没有前驱后驱概念的年代,第一辆车其实是三轮后驱结构,但从历史长短来看,前驱结构的历史更短。

从汽车诞生之初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位置,前驱车其实都是小众产品,而随着二战的结束,欧洲工业发达国家开始进入重建期,在这段时间内,欧洲的汽车公司开始赋予汽车全新的设计理念,制造经济适用型轿车开始成为汽车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前驱车才跨着大步迅速成为主流汽车主流结构,这段时间也诞生了非常多的经典产品,比如大名鼎鼎的大众甲壳虫、菲亚特500以及奥斯汀的MINI。

随着人们对车内空间的逐渐重视,发动机横置布局也开始大行其道,为了能够在小巧的尺寸内营造更大的空间,人们逐渐发现,前置前驱结构是经济适用型轿车最好的选择,与此同时,伴随着前置前驱技术的发展,汽车开始逐渐呈现小型化与平民化,在五六十年代这个经济快速复苏的时间段内,汽车产业的发展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

但更为传统的前置后驱结构并没有被前驱彻底取代,直至上世纪80年代,前驱和后驱车型总数还几乎处于持平的状态,而那时候,后驱车型利于操控的特性还没有被挖掘出来,但前驱车省油、经济的特点却在这一时间段内被逐渐放大,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的石油危机爆发后,汽车的经济性也成为了评断产品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前置前驱结构才受到更多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为目前家用车的主流架构。

不过,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前置前驱结构的局限性也被很多人认知,单从动力系统布局的合理性来说,前置前驱不能算是优秀,这只是特定时代下不得已的产物,不过,结合整车功能性而言,前置前驱却相当契合家用车的需求。

不合理的原因很简单,所谓横置引擎布局,是与行驶方向垂直,也就是说,横置布局受车身宽度尺寸的影响很大,对动力系统,特别是引擎的尺寸限制很严重,这也是为什么横置发动机鲜有五缸或者六缸机,不是技术问题,是有限的宽度尺寸内很难布局,再者,考虑到还要去布局变速箱等大体积零部件,引擎舱横向空间就更显得捉襟见肘。

但是,与前置后驱结构相比,前置前驱不需要主传动轴来将动力传输给后轮,不需要后减速器总成,因此,在取消了这些结构之后,相应的零件减少,成本自然就下降了许多,而且,在前置前驱结构受到全球所有车企的认可之后,与整套前驱架构相关的零部件成本得到了大规模的降低并最终形成产业优势,这与时下主流的模块化平台节约成本的理念颇为相似。

看到这里,你或许就会知道,原来前置前驱在汽车工业发展初期,技术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反倒更具备技术含金量,更兼前置前驱结构在经济性以及舒适性方面的天然优势,十分契合家用经济型轿车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前置前驱成为汽车主流结构的原因所在,所以,前置前驱并不LOW,是汽车企业多年发展并匹配用户需求的结晶与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