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系就是体系

 盛和书社 2019-08-21


 

        写“体系就是体系”这个题目来源与一句英语“Business is business”。
        谈体系是一种工具或是一种方法也未尝不可,可是我比较倾向与体系是一种系统(system),但是在实际做的时候却又往往做成了一种方法,变成了方法论了。
        体系是一种系统的思考方法!但中国人往往不缺少思想,《道德经》与《易经》玄之又玄,思想高深莫测!可是就缺少方法,也就是实现目的的方法。这个理解起来比较难,所以我有时感觉体系做到最后离具体越来越远,离抽象越来越近。
        ISO9001也好,其他也好,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大家针对的是最后的一个单词---Requriements(要求),所有的条款也都是要求,大家都是注意了这个,却没有太多注意条款4.0之前的内容。
        因此,我比较了一下我的工作经历中日资、美资和私企的体系,问题就出来了。比在那种类型的公司做体系最有成就感?外资是最有成就感,比体系在那种类新的公司最容易做?反而是私企!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针对条款设计解决的方法,然后固化下来变成了标准化(呵呵,中国企业谈标准化的文章不少,但真正做到标准化的企业不多);中国公司针对条款是见招拆招,每个条款都有对策,固化下来的方法却是很少。

        这个我觉得很奇怪。

        仔细观察发现:外资把拿证看得重要,但是把体系建立运行起来看的更重要,比如:我在日资的时候,Canon,Brother和Sony让我们取得证书,但是又不看重证书,他们自己的审核队伍平均1个月要审核我们工厂一次,而且每次审核的时候除了一次集中审核外大部分都是带着问题的专题审核,有针对文件管理的,有针对产品现场制作的审核(比如温度),员工操作方法,各种参数设置等。美资和日资又有些不太一样,CISICO审核我跟随的比较多,他们针对的是整个系统的运行良好,各个过程如何!这个形象的说就是:日本人审核用检查表一个一个的对,那个检查表详细的不得了!美国人审核有点像老鹰在空中俯视整个过程,从整体上看整个系统在流程上是不是很顺畅,顺畅后这只鹰才俯冲下来查细节,如果俯视的时候就看到不顺畅那就要出大问题,整个体系整改起来很是费劲,这个有点和整体把握(和系统的思想不谋而合)。
        中国公司目的性很强,就是那张证,而且也羡慕别人做的很好,羡慕外资,整个系统做的很好,但是做完就绕过去了,不再关心,结果体系就成了一张皮,这个没有办法,起始就决定了,我也参观过国内比较好的公司,感觉还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是最容易的原因,您只管写就可以了,针对条款写对策就可以了,反正执行的时候总会绕过去的(起始就是不执行)

        这里我想起了在美XX的冰箱事业部,所有的人都在问质量部,我们要赶产,就偏差放行吧!影响我的奖金啊!
        我忍不住对质量总监说:根据我在外资工厂的经验和您们对比,他们的不合格可能是外观等不合格,用起来没有问题,您们的不合格就是真的不合格,功能都实现不了!


        做体系做的是思想,大家都认同了体系才是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