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故宫的60个细节》,带你开启紫禁城发现之旅

 摩羯天尘 2019-08-21
故宫出版 故宫出版 7月3日

最近,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巧逛故宫.发现故宫的60个细节》卖的很火。因为,逛故宫带上这本书,你就同时开启了一趟故宫发现之旅!书里的那些细节,会有诸多惊喜。我们来看看读者的热情留言:“喜欢故宫,看这个书,可以更了解故宫。”“下周去故宫的攻略有啦哈哈!包装精美,内容相当丰富,而且是彩印的哦,开本不大容易携带,堪称完美!作者司俊峰老师的文笔简单易懂,赞一个!”



今天,我们给大家从《巧逛故宫.发现故宫的60个细节》中摘取了6个细节,先一睹其中的秘密。




故宫金水河的秘密


 为什么叫金水河呢?因五行中水的方位是北方,金的方位在西方。金水河正是从紫禁城的西北流入,源头为京城西北的玉泉山,因此称之为“金水河”。故宫地势北高南低,高差近两米,这样水源自西北,流向东南,也极符合具体地形。


紫禁城西北角马神庙处,有一个涵洞,金水河悄悄地从那里穿墙而入。入城之后,按规矩先接连拐了几道小弯,然后紧缩河身径直向南,沿着西侧城墙一气儿穿越了大半个故宫。再从熙和门旁侧的涵洞穿过,然后一下子就气势恢宏地展现在太和门广场之上。河道上连跨五座石桥,点缀以汉白玉石雕栏望柱,河道形似弯弓,又似玉带环抱,因此金水桥又被称为玉带桥。这种端庄美观的水抱之势,正符合了“风水”中的好水形。


太和广场


金水桥的出口是在参观结束出东华门时经过的一座石桥处。桥下的河水静静往南再经涵洞悄悄穿城而出。它之所以来也低调,去也悄悄,是符合“风水”中对于来水和去水的要势:水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不见流失谓之地户闭。


故宫内的水系



故宫中轴线上为什么不种树?


逛故宫,很多游客都会奇怪,打从午门进来,前三殿、后三宫,根本看不到树。除非一直走到御花园,否则这条中轴线上一棵树都没有。


有人猜,这是防火需要。其实,这完完全全是皇家建筑设计的需要,没有花草树木才能营造出更空旷广博的气势来。大家边走边体会,从空旷中走过与从林荫道走过的心理感受、精神状态绝对两样。这样才够得上威严、震慑、大气和庄重。过去,皇帝登基、大婚、万寿(皇帝生日)的大典都在太和殿举行,如果在树影婆娑中举行,皇帝的威仪则不能与日同辉了;大臣们从树木中走过,也就不觉得恭谨卑微了;壮观的仪仗队伍,也体现不出皇朝的盛世威严了。


太和广场


其实,故宫东西两边有很多树,特别是东、西六宫作为皇帝和后妃的生活区,各个院落都有参天古树。但很多游客由于参观时间有限,或者不熟悉参观路线,根本走不到那里。如果只看完中轴线就出了故宫,那故宫游真是太不完整了。



故宫中轴线上的3大殿为如此何空旷?


 中轴线是来故宫参观的主要路线,它包括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主要建筑。这几处宫殿,特别是前三殿,基本都是一路风格:偌大的殿和殿中心的宝座。以太和殿为例,它俗称金銮殿。建筑长64 米,宽37.2米,高26.92 米(建筑的净高),面积达 2377 平方米,是紫禁城里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


来参观的游客都很诧异:大殿内是如此空旷,布置又是如此简单,只有正中央皇帝的宝座在那里,有些空落落的。一路参观下去,就会发现中和殿、保和殿等处无一不是如此。“殿里就这点儿东西?原来的东西呢?是历史上就丢失了?还是现在都给撤了?”很多人都带着这样的疑问。


太和广场


当然都不是。这就是当初皇宫的礼制设计,它别有用心地处理成了这种“简洁”,它要让人们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大殿的主角——皇位,而不再转移。在紫禁城的所有陈设中,还有什么比皇帝的宝座更尊贵的呢?当人们拜倒在大殿内外时,内心之中只有高高在上的天子,而心无旁骛,哪怕天子只是个年幼还正在哭闹的孩子。可以说,这些宫殿的室内设计是以满足天子受万民崇拜的精神需求为目的(那时候可没想着将来能作为博物馆供开放参观)。这种精神需求,也在于空间意境的刻画和空间氛围的营造——“真正的建筑并非在它的四堵墙,而是存在于里面的空间,那个真正用或住的空间”。



紫禁城里为什么要用铜狮镇守大门?


 紫禁城开放区里共能找到六对狮子:青铜狮一对,在中路前朝的正门太和门前,它最高大、最威猛。铜制鎏金的五对,分别在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前、养心门前、长春宫正殿前、宁寿宫里的宁寿门和养性门前各有一对。


古代皇宫、王府为什么常常用铜狮镇守大门呢?来看看古人如何赞誉狮子:狮最有情,怒则威在齿,喜则威在尾,受人德必报。狮子猛以示心,仁而能训,似悦君子之德,历代视为祥瑞。雕刻其形置之于大门两侧,既示威猛,又彰仁德,历代武官以狮纹做补子,亦取此意。


太和广场上的铜狮子


这就解释了帝王将相家门口摆放狮子雕刻的原因,既能保护家宅,又能对主人忠心。


还有个有趣的事情:紫禁城里母狮子脚下的小狮子为何都带“小鸡鸡”?那是因为小狮子带着明显的雄性生理特征,寓意着男丁兴旺,所以狮子便成为宫里普遍喜好的形象了。


宫里的门槛为什么又高又大?


 紫禁城里宫门重重,每一扇看起来都是那么沉重、那么高大,好像没有三五个人都关不上似的。与门槛作为整个门框的一部分,和大门都是成一定比例的,门越高大,门槛也就越宽大。因此,前朝大殿的门槛都是夸张式的又大又高又宽,而后宫的门槛则相形稍小。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宫里门槛多、台阶多是有它独到设计理念的,不然偌大皇宫就让您一马平川地迈过去了,皇帝是不是也太掉价了?想当年大臣们来太和殿觐见皇上,神情紧张地经过重重宫门,小心谨慎地迈过道道门槛,最后被三大殿的气势所震慑,剩下的一点想法,就是跪下山呼万岁了。


故宫的门槛


曾经有游客穿着凉拖过太和门,迈门槛时,腿抬得不够高,结果脚指头被磕破了。看来,宫里高高的门槛是一种规矩、一种约束。尽管皇帝早没了,但到了这里,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宫殿群,还得保持应有的敬畏之心。


东筒子探秘


 东筒子在哪?干什么用的?很多来故宫的游客恐怕对它很陌生。今天,我们带大家来探秘东筒子。


东筒子在故宫东北部,它的南端是珍宝馆大门,北端到头左拐是神武门出口方向。它长达364 米,宽近5.8米,两侧红墙高近8米。面对这高高宫墙之下的漫漫长道,人们往往望而却步,本能的都是在筒子一端张望,很少会走过去。


东筒子


东筒子堪称摄影爱好者在故宫拍照的绝佳场地。延伸的红墙、笔直的甬道,大家或侧身倚靠,或居中而立,或奔跑跳跃,或搞笑动作,无论怎么摆姿势,拍出来的都堪称艺术照,还带着些许穿越感。


走进东筒子,还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原本平整的红墙上一个个拱形的砖券痕迹暴露出来,越往里越多,少则两三券一组、多则四五券一组。这些券口宽 143 ~178 厘米,中高有220 ~250 厘米,券洞进深有65 ~88 厘米。


有专业人士认定这些券洞是清代每日宿卫禁城巡更护军的值班处,类似于岗哨。有图片资料记载,筒子内履顺门北边的券洞曾扒开过,里面墙壁上还留有当时护军的题记和绘画,估计当时护军们也是闲来无事,聊以解闷。


最令人称奇的还要说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载过的一种情况,说紫禁城中有时可以遇到一种奇异的现象,就是人处深宫但能听到宫墙外远处的市井声,像小贩叫卖声,大兵唱歌声,老人们把这种现象叫作“响城”。这处东筒子也是“响城”多发地,特别是春、秋时节。


东筒子虽然知道的人不多,但在不同时期热播的清宫影视剧里可是少不了这处东筒子。最著名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意大利著名导演贝尔纳多·贝托鲁奇在故宫拍摄的《末代皇帝》一片,此片在第60 届奥斯卡奖中斩获九项小金人。这部成功的影片有几处煽情的地方均实景取材于东筒子。第一次是片中六岁的小溥仪的奶妈,被强制出宫。小溥仪终于追到了这处东筒子,筒子那端的身影已渐模糊,他竭力地嘶喊。第二次是片中 14 岁的溥仪得知生母病故,他要出宫回醇亲王府看母亲最后一眼。溥仪骑着自行车,又拐进了这处东筒子,两道泪痕挂在没有表情的脸上,他默默地在这个长长的筒子里一直骑着……


看完这些,是不是对东筒子有了兴趣?那下次再来故宫时,就走上一走,感受一下吧。别忘了,带上《巧逛故宫.发现故宫的60个细节》,走一趟发现之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