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外教育家教学理论(1)

 高山流韵 2019-08-21
一、杜威的活动教学模式

1. 理论基础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生来是好动的,教学应该让儿童通过自己去动手,通过探索性的活动来获得有用的经验,即“从做中学”。因此,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各种技能、技巧的掌握,必须重视学生从经验中学习,应引导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反对向教科书和教师学习,反对孤立地运用单一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这样就形成了以“儿童为中心”和“从做中学”为特征的活动教学模式。

2. 教学目标

杜威认为,教学必须重视儿童在认识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儿童在活动中学,一切的教育措施应尽可能地为儿童服务。教学如果只是为儿童的未来积累一些陈述性的知识而不重视发展儿童的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这只能使儿童成为一个只有书本知识而无技能、能力之人,这样的人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及需要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使儿童获得解决问题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其核心就是培养儿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 教学程序

杜威认为,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概括起来,其基本教育过程是暗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五个步骤(即通常所说的思维五步法)。

1)创设问题情境(暗示),即教师为儿童创设一个真实的活动情境,情境要贴近生活,尽量模拟社会,并能使儿童产生疑惑。

2)产生问题,即疑惑促使儿童主动提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将儿童置于欲解决疑难的境地。

3)提出假设,即儿童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观察、操作,根据材料和亲身观察、操作作出种种假设。

4)进行推理,即儿童根据假设进一步观察事实,推断每一个阶段的结果,整理和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

5)验证假设,即进行试验,验证解决问题的想法,让儿童自己去发现假设是否有效。

4. 师生角色与教学策略

杜威认为,在操作以上程序时,要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积极主动,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师生角色关系。杜威把教师比做“撑船者”,认为教师在儿童的活动中扮演着引导者、设计者、指导者的角色。他把学生比做“划船者”,学生在活动中扮演着“主人”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教学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杜威认为,“兴趣是天赋的资源,是未投入的资本,儿童生动活泼的成长是依靠这些天赋资源的运用获得的”。因此,必须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必须唤起儿童的求知欲,激发儿童对知识探究的热情。

2)儿童在活动中采用探究方式学习。杜威认为,儿童天生喜欢说、做、发现、制造 ,因而他主张教学应少讲多做,多让儿童参加各种活动。教师不要直接将知识告诉儿童,而应向儿童提供多方面的材料及学习用具,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思考,发表各种不同的见解,教师只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

杜威的教学思想及模式在教学论发展史上是有突出贡献的。在教学内容和目标方面,他提出了知识的传授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和实际出发,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活动中探究学习,激发儿童进一步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可见他重视如何发展儿童的思维,这是可取的,值得肯定的。在教学程序方面,他的“思维五步法”及以此提出的教学程序符合人的思维过程规律,是科学的。在师生关系及策略方面,他把教师看做“设计者、引导者、者”,以及提出儿童在活动中采用探究方式学习的思想是对传统教学理论的强大冲击,又为现代教学理论方法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赞可夫的“一般发展”教学模式

1. 理论基础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了“一般发展”的新教学论体系,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并认为维果斯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是处理“教学与发展”关系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维果斯基把儿童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完成智力任务;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区”,即潜在发展水平,表现为智力水平处于形成状态,儿童不能依靠已有水平独立解决智力任务,但在教师帮助下通过努力可以完成任务,它反映了儿童即将能做或有潜力去做什么。“最近发展区”即潜在水平可以转变为现有发展水平。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促使“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有发展水平”。赞可夫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建立新的教学体系,从而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目标的“一般发展”教学模式。

2. 教学目标

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指出:“教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要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为此,一般发展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又要促进学生一般发展,即个性的发展,包括儿童的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3. 教学程序

赞可夫认为,以观察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活动及儿童的实际操作活动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他认为教学应围绕以下程序进行。

1)观察事物特征,即教师在教学中先向学生提出观察的作业,然后组织学生复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了解学生所进行的观察活动质量。

2)高难度作业,即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基础上,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从事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力,实现从现实发展水平向“最近发展区”水平转化。

3)独立操作,即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增强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及动手能力。

4. 师生角色与教学策略

“一般发展”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因而,教学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的争论。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以下策略。

1)重视意向活动的组织。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意向,产生对学习的渴望及求知兴趣。因为意向活动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产生激发、调节、维持、指向的作用。

2)强调正面评价。赞可夫认为学生积极的情绪在教学中有高效的作用,能促进智力活动的积极开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多赞许,少训斥,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之中。

3)设计高难度作业。理论知识是一般发展的基础,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选择典型的、高难度的、有思考价值的作业,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原理,获得一般发展。

赞可夫提出发展性教学概念。以教学促发展,以发展带动教学,这是对传统教学论的重大突破,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符合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方向。赞可夫借鉴了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提出了“一般发展”的教学论,重视个性全面发展,重视高难度教学,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

三、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 理论基础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专家罗杰斯根据自己多年的心理治疗的经验,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论观点。他认为,教学活动要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教师竭尽所能创造和谐、融洽、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感到安全与自信,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教学中强调学生“自我实现”的作用,教师仅仅起“促进”的作用,这就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2. 教学目标

罗杰斯认为,传统教学只重视理智的发展,片面训练人的认识能力,忽视学生的情感培养。他提出教学目标应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和知道如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所谓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是有洞察力、有创造性、有建设性、有选择性的人。

3. 教学程序

罗杰斯认为,运用非指导性教学时应遵循阶段序列。

1)创设辅助情境,即教师创设一种学生可接受的情境,让学生情感自由流露。

2)提出探索性问题,即由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含糊不清,自相矛盾,教师可进行澄清,并引导学生提出探索的实质性问题。

3)师生共同讨论,即教师与学生就提出的探索性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源及支持学生自由发挥,发展学生的洞察力。

4)制定计划和决策,即在讨论时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决定后,学生制定初步计划并实施计划。

5)完善计划,即学生汇报已实施的计划,教师让学生完善计划和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

4. 师生角色与教学策略

罗杰斯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不应该以权威、指导者自居,而应该作为“被咨询者”、“助手”。教师的作用只是为学生学习提供各种条件,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如何学习。学生是学习的自我激发者,学生自己有权选择如何学习。为此,教师在指导性教学中必须采用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1)重视良好学习心理氛围的建立。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的建立是学生个性得以完善,“自我”得以展现的前提条件。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设身处地地体验并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善于接受他们的态度、情绪和种种想法,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充分理解和接受的状态,任其思想、情感自发地、毫无拘束地表现出来。

2)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评价。学生是学习的自我激发者,教师应发挥“被咨询者”、“促进者”角色的作用,在教学中提倡意义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自发地产生对知识的追求,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搜集学习资料,灵活运用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此外,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效、持久,还应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使自己始终处于学习的中心,从而产生更积极的学习行动。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以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经验为基础,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这给传统教育以极大的冲击,又为当代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验范本。“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被咨询者”的角色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重视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主张给学生提供自由、开放、自主探索的教学环境,这对学生潜力的开发,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极具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