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觉都能笑出声!专家6万捡漏“假文物”,如今估价超14亿元

 王三英 2019-08-21

编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制造和使用乐钟的国家,而其中之最当属战国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是一国的大型礼乐重器,由此可见当时的编钟绝不止曾侯乙这一套,编钟的出土一般都伴随着君王陵墓的发现,在墓穴中极难保存,经过数千年岁月的天然腐蚀和人为盗掘后,留存至今的编钟少之又少,件件都是无价之宝,这其中就包括了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晋侯苏编钟”。

就是这样一套世所稀有的编钟却是因为“捡漏”被世人所知,而这个“捡漏”的人正是上海博物馆的前馆长马承源先生。马承源老先生热爱文物研究,更是对青铜器痴迷了一生,直到他离开世界,他都乐此不疲,潜心学术钻研,浸淫学术多年的他练就一双鉴定青铜器的慧眼,人们说他是“青铜器第一人”这绝不只是称赞。五十年来,马承源通过文玩市场上“捡漏”的方式为上海博物馆收集大量珍贵青铜器文物,其中不乏国宝。

事情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候的香港是国内文物倒卖最大的中转站,也是盗墓最猖獗的时候,香港文物市场上充斥着内陆盗墓出土的文物,有真有假,为了追求利益,盗墓贼们把不少被盗出土的珍贵文物倒卖到国外,在文物被倒卖的过程中,也有部分被当作普通古董留在了香港。香港的古董街,是收藏爱好者最喜欢来的地方,他们都是想考学识来“捡漏”发财的,马承源老先生也是其中一员,只不过他不为自己不为财,而是为了保护珍贵文物。

这天,马承源先生一如既往的逛古玩街,在一家店的仓库中一处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一套编钟,看起来年代久远,也十分奇特,而它的奇特之处也引起了老先生的注意。它“太假了”,在过去出土的西周时期青铜器基本都是先刻铭文,然后再进行浇铸,但这套编钟却是后刻的铭文言语也不通顺,而且上面还有铜的黄色,这在之前是从没有过的,锈蚀程度相差太大了。文物贩子们皆认为它是赝品,所以就放在了仓库中废置,老先生刚开始也是这样想的,他突然想到“造假者这样做完全是自相矛盾,造假者为何不造的完美一些,反而要制造这么大的破绽,而且破绽还是在古文上,他真有这本事还用造假吗?”

老先生越想越奇怪,当他查看编钟锈迹时,却发现了三个十分隐晦的金文,写着“晋侯苏”,老先生在鉴定过后立马断定它是真品,而且是一套尚未出世的西周编钟,他认为这套编钟出土时间不久所以才出现了那种铜锈,而且铭文虽为后刻,若把它们连缀着读就能通顺了。鉴定完后,马老先生对店员说这套编钟“假的不能再假、假得不堪入目,不如给我拿回去随便玩玩”,在一番讨价还价后,马承源先生以6万元的白菜价将这14件编钟收下。

马老先生将文物运回上海,随后的一段时间,这套编钟受到了很多质疑,大家都“笑话”马老走眼了,买到了假货。但经过研究后确定,编钟的主人为西周晋侯苏,而后来山西的一座西周墓,曲沃赵村晋侯墓地竟再度出土两枚编钟,刚好和马承源先生购回的这14枚编钟大小凑成一套16枚,而且铭文竟语句通顺了,也证实了这套晋侯苏编钟被盗,共计16件,这套西周“晋侯苏钟”就这样被抢救了下来。现在晋侯苏钟14枚藏于上海博物馆,2枚藏于山西博物院。相关专家透露这上海的14件,每件价值在1亿以上,14件远超14亿,可以说捡到如此珍宝,睡觉都能笑出声了。晋侯苏钟的存在意义不能靠价格来定义,文物的价值远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要不然怎么叫国宝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