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一起读古籍-《伤寒论》卷第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5) 神农学百草伤寒论常用药之瓜蒂

 黃龍子 2019-08-21

【原文】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①;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②。
【注释】
①后必下重:大便时肛门部重坠。
②哕:呃逆。
【译文】
患病六七日,脉搏迟而浮弱,恶风寒,手足温暖。医生曾用泻下药两三次,因而出现不能饮食,胁下胀满而疼痛,面部、眼睛和周身皮肤均发黄,颈项强急,小便困难等。此时治以柴胡汤,必会感到肛部坠重;本来口渴饮水而呕的,或进食后发生呃逆,都不适于用柴胡汤。
【评析】
本条讲太陽病兼里虚,误下变症类似少陽,忌用柴胡剂。
本条内容可分两节:“得病六七日……手足温”为一节,追述患病的日数和原来的脉症;“医二三下之……食谷者哕”为一节,说明误下后发生的变症,及误用柴胡汤的后果。脉浮弱,恶风寒,自是桂枝症,然而桂枝症脉不迟,今兼见脉迟,并且手足不发热而是温暖,根据“脉迟为寒,为在脏”,与“太陰伤寒,手足自温”来推断,当系太陽中风症兼太陰虚寒,照理应当治以温中和表,如桂枝人参汤。医生竟屡用攻下,以致诛伐无过,中气大伤,土虚湿郁,因而发生以下一系列变症。脾胃陽伤,故不能食,土虚而肝木横逆,故胁下满痛,湿邪郁于表,故面目及身黄,湿邪滞于下,故小便不利,湿邪痹于上,故颈项强。其中不能食与胁下满痛,颇与柴胡症的不欲饮食、胸胁苦满相似,极易误作柴胡症而用柴胡汤。柴胡汤虽为和剂,但柴芩同用,毕竟偏于苦寒,以致药后脾气更伤,中气下陷,而大便下重。至于口渴,原属柴胡或有症,但此症渴而饮水则呕,乃饮停津不上承,与柴胡症的或渴完全不同,当然也不适用柴胡汤。由于脾陽衰败,胃中虚冷,还可能发生食谷者哕的变症。
【原文】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译文】
外感病,四五天过后,身体发热,怕风,颈项拘急不舒,胁下胀满,手足温暖而又口渴的,属三陽合病之症,用小柴胡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邪在由表入里过渡阶段的治法。
【原文】
伤寒,陽脉涩,陰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译文】
伤寒症,脉浮候滞涩,沉候弦劲,按理当有腹中拘急疼痛的症状,治疗应先用小建中汤;腹痛不除的,以小柴胡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少陽伤寒里虚腹痛,治宜先补后和。
本条所说的陽脉、陰脉,陽指浮取,陰指沉取,也就是脉搏浮涩沉弦。涩主血虚不畅,弦主筋脉拘急,多见于木邪克土,肝脾失调的症候,腹部挛急疼痛即其常见的症状之一,所以说法当腹中急痛,似乎是据脉断症,实际也是脉症合参的诊断方法,所谓“法当”,就寓有推理、预测的精神,通过问诊,自不难得到印证。小柴胡汤本来也可治疗木邪干土的腹痛,但本症太陰虚寒较著,里虚者先治其里,因而宜用小建中汤以温养中气,且方中重用芍药,亦能制木舒挛缓急止痛,土建木平,而腹痛可止,假使未止,再用小柴胡汤以疏泄肝胆,清解少陽之邪,这一治疗步骤,即先补后和,从内至外的法则。有些注家认为先与小建中汤而腹痛未止是药不对症,又改用小柴胡汤。果如所说,岂不成了以药试病?这种说法显然不够允当。殊不知文中提出“先与”,就意味着还有续与,是分为两步走的治疗方案,第一步方法能够解决最好,假使解决不了,再用第二步方法。也可理解为先解决其里虚,再治疗其实邪;先补太陰,再和少陽。其处理原则和太陽与少陰症同见,先用四逆汤温里,再用桂枝汤和表的精神是一致的。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二两(切)、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原文】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①,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注释】
①蒸蒸而振:气从内达,邪从外出,而周身战栗颤抖。
【译文】
外感寒邪或风邪,有柴胡汤症的症候,只要见到一两个主症的,则可确诊为柴胡汤症,不需要具备所有的症候。凡是柴胡汤症而用攻下的,若柴胡汤症尚存的,可以仍给予柴胡汤进行治疗。服药后,借助药力正气与邪相争,一定会出现畏寒战栗,然后高热汗出而病解的战汗现象。
【评析】
本条讲柴胡症的辨证方法,及误下后再服柴胡汤,可能发生战汗而病解。
【原文】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译文】
患伤寒病才两三日,就出现了心中动悸和烦扰不宁,这时可用小建中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里虚兼感外邪的症治。
以伤寒冠首,自应有恶寒发热等表症,未提属于省文。仅有两三日,就发生了心悸烦扰,既无蓄水症,当不是水气凌心之悸,又无胸中窒和口苦等症,也不是热扰胸膈或胆火上炎之烦;那么,当责之平素里虚不足,陽气虚不能胜邪则心悸,陰血弱为邪所扰则心烦,总的说来,是邪实正虚。表里症同具,里虚者应先治其里,这是必须遵循的治疗原则。心中悸而烦为陰陽两虚,所以,治宜用平补陰陽的小建中汤。如果陰陽能够及时得复,不但悸烦可止,由于抗邪有力,外感表邪也可能获得解除,因此,又有寓汗于补的积极意义。
【原文】
太陽病,过经①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②,一云呕止小安,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注释】
①过经:超过了病愈的日期。经,作常字解,意指太陽病的病程。
②心下急:胃脘部拘急窘迫。
【译文】
太陽病,邪传少陽十多天,医生反而多次攻下,又经过四五天,若柴胡症尚存的,可先给予小柴胡汤治疗。若出现呕吐不止,上腹部拘急疼痛,心中郁闷烦躁的,是少陽兼陽明里实,病情未解的,用大柴胡汤攻下里实,就可痊愈。
【评析】
本条讲少陽病兼里气壅实的症治。
太陽病过经十余日,所谓过经,指病程较长,未能如期而愈。柯韵伯说:“经者,常也,过经是过其常度,非经络之经也。发于陽者七日愈,七日以上自愈,已行其经尽故也,七日不愈,是不合陰陽之数,便为过经。”病程虽有十余日,但并不一定传入陽明,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下法,是为误治。从后四五日,柴胡症仍在,可见用下之前,是柴胡症。既然柴胡症仍在,表明邪气并未因下而内陷,自当仍用小柴胡汤治疗。
服小柴胡汤后,如枢机得转,病即可愈;但服后病未好转,而反加重,由喜呕而为呕不止,由胸胁苦满而为心下急,由心烦而为郁郁微烦,这就表明病机不单纯在半表半里,而且兼里气壅实,所以应改用大柴胡汤和解兼下其里实。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也。
【原文】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①发潮热,已而④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注释】
①日晡所:日晡,即午后三时至五时。所,语尾,即今言“光景”、“上下”、“之谱”的意思。
②已而:时间副词,第二事发生距第一事不久时用之。
【译文】
外感病,十三天后仍不解的,胸胁满闷而呕吐,午后发潮热,接着出现轻微腹泻。这本来是大柴胡汤症,医生应当用大柴胡汤攻下,却反而用峻下的丸药攻下,这是错误的治法。结果导致实邪未去而正气受到损伤,出现潮热、腹泻等症。潮热,是内有实邪的见症,治疗应当先服小柴胡汤以解除少陽之邪,然后用柴胡加芒硝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少陽兼里实症,误用丸药攻下,病仍未解的辨治。
伤寒十三日不解,只说明病程时间,并不肯定病在何经,当根据临床症候作具体分析,从胸胁胀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来看,是少陽、陽明两经同病,也就是大柴胡症,照理治宜大柴胡汤。既然兼陽明里实,一般不应下利,现在反而见到下利,这可能是因丸剂误下所致,提示应当询问治疗用药的经过。然而仅是微利,并且潮热等症仍在,表明除微利之外,其他症情未变,但是既经丸药误下,正气必然受伤,因而非大柴胡所宜,治当先用小柴胡汤助正达邪以和解少陽,再用柴胡加芒硝汤兼下陽明燥实。
柴胡加芒硝汤方
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切)、半夏二十铢(洗)、大枣四枚(擘)、芒硝二两。
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两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臣亿等谨按《金匮玉函》方中无芒硝,别一方云,以水七升。下芒硝二合,大黄四两,桑螵蛸五枚,煮取一升半,服五合,微下即愈。本云柴胡再服以解其外,余两升加芒硝、大黄、桑螵蛸也。

 凡药则酸敛,苦泄,甘缓,辛散,咸软。要之,药多禁忌,贵在配伍。
   酸:14sJ
    五味子:敛肺止咳
    酸枣仁:敛心安神
    山茱萸:敛精止遗
    乌梅:安蛔
   苦:
   1.苦寒泄热:
    柴胡:泄胆热
    黄芩:清心火,泄脾热
    黄连:清心火,泄胃热
    黄柏:清心火,退黄
    栀子:泄心火
    茵陈:退黄
   芍药:泄热养营
    竹叶:清心除烦
    牡丹:清虚热
    白头翁:除下重
   2.破结除满
    大黄:泻下通便,活血化瘀
    枳实:破气散结
    厚朴:降逆除满
    杏仁:降逆平喘
    桃仁:活血化瘀
    射干:除上气
    葶苈子:泄肺热,除肺痈
    皂荚:化痰
    芫花:逐水(《本经》作辛,为是)
    大戟:逐水
    甘遂:逐水
   3.苦以燥湿
    白术:燥湿健脾
    苦参:燥湿杀虫
   4.苦能排脓
    赤小豆芽:破血化脓
    败酱草:排脓

   5.苦极反升
    瓜蒂:催吐'
  【采集】6~7月间,采摘尚未老熟的果实,切取果蒂,阴干。
【药材】干燥的果蒂,其果柄略弯曲,上有纵棱,微皱缩;连接果实的一端渐膨大,即花萼的残基。表面黄褐色,有时带有卷曲的果皮。质柔韧,不易折断。气微,味苦。以干燥、色黄、稍带果柄者为佳。
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化学成分】蒂含喷瓜素。
【药理作用】对胃肠道的影响。实验动物内服甜瓜素Melotoxin后,有呕吐及下痢的症状,但皮下或静脉注射时则无反应。因此甜瓜素刺激胃感觉神经后,反射地兴奋呕吐中枢而引起上述症状。有谓甜瓜根可作催吐或利尿剂。
【性味】苦,寒,有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有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太阴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足阳明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用主治】吐风痰宿食,泻水湿停饮。治痰涎宿食,壅塞上脘,胸中痞梗,风痰癫痫,湿热黄疸,四肢浮肿,鼻塞,喉痹。
①《本经》:'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
②《别录》:'去鼻中息肉,疗黄疸。'
③《日华子本草》:'治脑塞热?,眼昏,吐痰。'
④《纲目》:'吐风热痰涎。治风眩、头痛、癫痫,喉痹,头面有湿气。'
⑤《本草再新》:'泻心火,健脾土,利湿消水,止头痛衄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搐鼻。
【宜忌】体虚、失血及上部无实邪者忌服。
①《伤寒论》:'诸亡血、虚家,不可与。'
②《本草衍义补遗》:'胃弱者勿用。病后,产后宜深戒之。'
【选方】①治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粳,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也,当吐之: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伤寒论》瓜蒂散)
②治风涎暴作,气塞倒卧:甜瓜蒂(曝极干),不限多少,为细末。量疾,每用一、二钱匕:腻粉一钱匕,以水半合同调匀,灌之。服之良久,涎自出,或涎未出,含砂糖一块,下咽,涎即出。(《本草衍义》)
③治诸风膈痰,诸痫涎涌:瓜蒂炒黄为末,量人以酸薤水一盏调下,取吐。(《活法机要》)
④治风痢、缠喉风、咳嗽、遍身风疹、急中涎潮:瓜蒂不限多少,细碾为末,壮年一字,十五(岁)以下及老怯半字,早晨井花水下,一食顷,含砂糖一块,良久涎如水出;年深,涎尽有一块如涎,布水上如鉴矣。涎尽,食粥一、两日。如吐多困甚,咽麝香汤一盏即止矣。麝细研温水调下。(《经验后方》)
⑤治发狂欲走:瓜蒂末,井水服一钱,取吐。(《圣惠方》)
⑥治?喘痰气:苦丁香三个为末,水调服,吐痰即止。(《朱氏集验医方》)
⑦治太阳中?,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又治诸黄:瓜蒂二七个,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渣顿服。(《金匮要略》一物瓜蒂汤)
⑧治黄疸目黄不除:瓜丁细末如一大豆许,内鼻中,令病人深吸取入,鼻中黄水出。(《千金翼方》瓜丁散)
⑨治芭黄黄疸及暴急黄:瓜蒂、丁香各七枚,小豆七粒。为末,吹黑豆许刁:鼻中,少时黄水出。(《食疗本草》)
⑩治湿家,头中寒湿,头疼鼻塞而烦者:瓜蒂末,口含水,搐一字许入鼻中,出黄水。(《类证活人书》)
⑾治鼻中息肉:陈瓜蒂一分,捣罗为末,以羊脂和,以少许敷息肉上,日三用之。(《圣惠方》瓜蒂膏)
⑿治牙齿痛:瓜蒂七枚,炒黄碾散,以麝香相和,新绵裹,病牙处咬之。(《圣济总录》瓜蒂散)
⒀治疟,无问新久:瓜蒂二七枚,捣,水渍一宿服之。(《千金方》)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黄痘型传染性肝炎
㈠口服法:取未成熟的甜瓜蒂6克(干品),装入小口瓶内,加开水100毫升,浸10分钟后加热,待瓶口微微出气约3~4分钟,即将瓶口塞紧;10天后取出过滤3~4次,经高压灭菌3~4小时(借以减少副作用)后始可服用。每日2~3次食后服,10个月至3岁小儿每次1毫升,4~12岁2毫升,成人5毫升。或用生瓜蒂50克,玄胡650克,公丁香350克,共研细末,加入白糖350克,淀粉200克,葡萄糖500克,混合制成蜜丸(每丸含瓜蒂25毫克)。日服2次,每次半丸。小儿酌减。㈡鼻腔吸入法:将在7、8月间剪下之瓜蒂把阴干,用文火焙黄,研粉分包,每包0.1~0.15克。用时取1包分成4~6等分,于晨起空腹时每隔20~30分钟从两鼻孔各吸入一等分,经40分钟至1小时许鼻腔便流出黄色分泌液,每隔5~7天(视体质情况)用l包,4包为一疗程。吸入深度以至中鼻道为宜;如吸得过深,会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个别还可能产生发热。吸药时宜取俯卧、侧卧或坐位。临床共治151例,除年老体弱及小儿单用瓜蒂液或丸口服外,其余均并用鼻腔吸入法;重症患者加用其它中药、静脉输液等。结果治愈(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至正常或稳定,肝功能复查2次完全恢复正常)者占93.33%,好转(症状明显减轻,肝功能好转)者占6.67%。平均治愈日数34.77天。普遍在吸药1~2次后食欲增进,黄疸消退;一般吸药3~5次(平均3.17次)即可治愈,计:食欲增加平均6.43天,肝脾回缩正常23.29天,肝功能恢复正常(黄疸指数11.88天,转氨酶及其它项目25.63天),副作用:吸入后鼻粘膜易干燥,有时可引起少量鼻血,另有单用瓜蒂液口服观察103例,结果在10天内治愈昔占46.6%,15天内治愈者达92.2%;肝肿恢复至肋缘下1.5厘米以内,在30天内者占35.92%,在40天内者占97.09%;黄疸在5天内消失者占70.87%,10天内消失者为95.14%;尿三胆试验阳性及肝功能异常的病例,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追踪观察1~2年未发现肝硬化或死亡病例。治疗中未见副作用。
赞赏用于古籍传播,请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