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脉交会穴

 康祥泰 2019-08-21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

脾经的公孙(通冲脉)、心包经的内关(通阴维脉)、小肠经的后溪(通督脉)、膀胱经的申脉(通阳蹻脉)、胆经的足临泣(通带脉)、三焦经的外关(通阳维脉)、肺经的列缺(通任脉)、肾经的照海(通阴蹻脉)。

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位置】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甲乙》)

【取法】于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距太白1寸。

【局部解剖】在𧿹趾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吻合支。

【主治】胃疼,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痢疾,泄泻,多饮,霍乱,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肠风下血,脚气。

【配伍举例】《甲乙》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公孙及井(隐白)、输(太白)。

《大成》脚弱无力:公孙、三里,绝骨、申脉,复刺后穴,昆仑、阳辅;脚气:公孙、冲阳、灸足三里;久疟不食:公孙、内庭、厉兑。

《席弘赋》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文献选摘】《甲乙》公孙,主狂,多饮。

《金鉴》公孙,主痰壅胸膈,肠风下血,积块及妇人气蛊等证。

《八脉八穴治症歌》九种心痛延闷,结胸翻胃难停,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疾膈病,脐痛腹疼胁胀,肠风疟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

《标幽赋》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

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位置】在掌后去腕二寸。(《甲乙》)

【取法】仰掌,于腕横纹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局部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配伍举例】《大成》食不下:内关、鱼际、三里;腹痛:内关、三里、中脘;胸满支肿:内关、膈俞。

《玉龙赋》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文献选摘】《八脉八穴症治歌》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妇女胁疼心痛,结胸里急难当,伤寒不解结胸膛,疟疾内关独当。

《拦江赋》胸中之病内关担。

《标幽赋》胸腹满痛刺内关。

《杂病穴法歌》舌裂出血寻内关。

《四总穴歌》心胸内关应。

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位置】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者中。(《甲乙》)

【取法】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握拳时,穴在掌指关节后的横纹头处。

【局部解剖】在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侧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掌背神经(尺神经分支)。

【主治】头项强痛,耳聋,目赤目翳;肘臂及手指挛急;热病,疟疾,癫、狂,痫证;盗汗,目眩,目眦烂,疥疮。

【配伍举例】《百症赋》后溪环跳,腿疼刺而即轻;治疸消黄,谐后溪劳宫而看。

《胜玉歌》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立便痊。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文献选摘】《千金翼》后溪主五指尽痛。

《玉龙歌》时行疟疾最难禁,穴法由来未审明,若把后溪穴寻得,多加艾火即时轻。

《通玄指要赋》痫发癫狂兮,凭后溪而疗理;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

《拦江赋》后溪专治督脉病,癫狂此穴治还轻。

《肘后歌》胁肋腿疼后溪妙。

申脉(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

【位置】在足外踝下陷者中,容爪甲许。(《甲乙》)

【取法】于外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局部解剖】有外踝动脉网;当腓肠神经分布处。

【主治】痫证,癫狂,头痛,眩晕,失眠,腰痛,足胫寒,不能久立坐,目赤痛,项强。

【配伍举例】《资生》申脉、后溪、前谷,治癫疾。

《标幽赋》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文献选摘】《大成》洁古曰:痫病昼发灸阳跷。

《八脉八穴治症歌》腰背屈强腿肿,恶风自汗头疼,雷头目赤痛眉棱,手足麻挛臂冷,吹乳耳聋鼻衄,痫癫肢节烦憎,遍身肿满汗头淋,申脉先针有应。

足临泣(输穴,八脉交会穴,交带脉)

【位置】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者中,去侠溪一寸五分。(《甲乙》)

【取法】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中取穴,穴当小趾伸肌腱如外侧。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

【配伍举例】《千金方》临泣、三阴交,主髀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位置】在腕后二寸陷者中。(《甲乙》)

【取法】阳池上2寸,当桡、尺两骨之间取穴。

【局部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配伍举例】《千金方》外关、会宗,主耳浑浑淳淳, 聋无所闻。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文献选摘】《八脉八穴治症歌》肢节肿疼膝冷,四肢不遂头风,背胯内外骨筋攻,头项眉棱皆痛;手足热麻盗汗,破伤眼肿睛红,伤寒自汗表烘烘,独会外关为重。

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位置】去腕上一寸五分。(《甲乙》)

【取法】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侧掌取穴。简便取法,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中是穴。

【局部解剖】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头静脉及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 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痛,掌中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项强,惊痫,溺血, 小便热,阴茎痛,牙痛。

【配伍举例】《千金方》列缺、后溪、少泽、前谷,主疟寒热。

《资生》列缺、完骨,治口面㖞。

《大成》健忘失记:列缺、心俞、神门、少海,……复刺后穴,中脘、三里;偏风:列缺、冲阳;掌中热:列缺、经渠、太渊;咳血:列缺、三里、肺俞、百劳、乳根、风门、肝俞。

《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

【刺灸法】向肘部斜刺0.2〜0.3寸,可灸。

【文献选摘】《资生》列缺,主汗出,四肢肿。

《肘后歌》或患伤寒热未收,牙关风壅药难投,项强反张目直视,金针用意列缺求。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简称《马丹阳十二穴歌》)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善治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雍上,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

《八脉八穴治症歌》痔疟便肿泄痢,唾红溺血咳痰,牙疼喉肿小便难,心胸腹疼噎咽,产后发强不语,腰痛血疾脐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痈多散。

照海(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位置】在足内踝下一寸。(《甲乙》)

【取法】在内踝正下缘之凹陷中取穴。

【局部解剖】在𧿹趾外展肌止点;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 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配伍举例】《大成》马痫:照海、鸠尾、心俞。

《玉龙赋》照海、支沟,通大便之秘。

《席弘赋》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又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

《通玄指要赋》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

《灵光赋》阴阳两跷和三里,诸穴一般治脚气。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文献选摘】《大成》洁古曰:痫病夜发,灸阴跷,照海穴也。

《八脉八穴治症歌》喉塞小便淋涩,膀胱气痛肠鸣,食黄酒积腹脐并,呕泻胃番便紧,难产昏迷积块,肠风下血常频,膈中快气气核侵,照海有功必定。

《大成·医案》王缙庵公乃弟,患心痫疾数载矣,……刺照海、列缺、灸心俞等穴,其针待气至,乃行生成之数而愈。

《标幽赋》阴跷、阳维而下胎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