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资本运作的“瑞幸们”

 追梦文库 2019-08-21

来源:《商界》作者:刘绪婷

资本运作搅动商界风云,风雨过后便知是“阴谋”还是“阳谋”。

当外界都认为瑞幸挣扎在死亡边缘的时候,它却顶着不断亏损的压力,戴上纳斯达克的皇冠。

用一个字形容瑞幸,那就是“快”,疯狂开店、烧钱补贴、快速上市。2019年5月17日,瑞幸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创造了国内企业从创立到上市的最快纪录——18个月,也成为咖啡界的“独角兽”企业。

在瑞幸上市的那一刻,众人才幡然醒悟,瑞幸的背后有着强大的资本运作。2019年上半年,那些隐藏在企业背后的资本运作逐渐浮出水面,他们不断制定游戏规则。身处迷局的人,无法分辨他们的“阴谋”和“阳谋”。

瑞幸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资本运作。不断获得的投资支撑着瑞幸进行大规模、高投入的宣传和促销活动,使用疯狂补贴的营销策略来吸引顾客二次购买。用“砸钱”的玩法来开拓和培育市场成为资本运作的经典玩法。

在局外人看来“砸钱”的玩法必死无疑,但是在资本眼中,这无疑是“最快”逐利的方法,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资本思维”。

而瑞幸就是典型的利用“资本思维”成长起来的企业。2018年4月15日,瑞幸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愉悦资本和陆正耀投资。而陆正耀和瑞幸的关系非同一般。众所周知瑞幸创始人钱治亚曾经是神州优车的董事和COO。有意思的是陆正耀正是神州优车的董事长。

瑞幸的招股书中显示,陆正耀持股30.53%为大股东。也就是说陆正耀既是瑞幸的董事长,也是瑞幸的最大天使投资人——或者说,瑞幸其实就是神州孵化的项目。

陆正耀之于瑞幸,恰如李斌之于摩拜。如果说钱治亚是台上的表演者,那么陆正耀则是当之无愧的幕后“导演+主角”。

以往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跟金融是“债权型”关系,而在资本经济时代,企业跟金融机构是“股权型”关系。“股权型”关系的资本经济时代,金融机构将钱“投”给企业,占有企业股份。当企业经营困难的时候,股权能够风雨同舟;企业高速成长的时候它可以获利退出,能起到调节经济增速、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陈九霖在《商业的逻辑》中写到,中国真正懂得资本运作的企业家不多,大多数企业只懂得埋头苦干,借用部分银行资金维持或者发展企业。有不少企业甚至只用100%的自有资金,“耕作”着100%的“自留地”,这类企业家是纯粹的“资本运作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曾说过:“综观著名大企业,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而发展起来的。”

此次瑞幸上市成功,能看出资本运用的“资本思维”就是在“商业棋局”中布了一个“大局”,只等最后赢棋收盘。

但是他们的棋局都是必胜局么?

2014年,北大毕业生戴威与4名合伙人共同创立ofo,从创立起ofo就频频受到资本青睐。据天眼查显示,ofo共获得11轮融资,充足的资金让ofo如同一头猛兽,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横冲直撞,最后迷失了方向。

刚走出校园的戴威没有太多商业运营的经验,并不熟悉资本运作,以为充足的资金流能掩盖风平浪静下的“暗礁”,却不知道“暗礁”积累会变成岛屿,最终暴露在空气中。

当小黄车以15元一辆的价格被送到废品回收站,ofo的总部有超过1400万人在排队等待押金的时候,资本却放手不扶,等它自然破灭再现身收拾残局。

被资本运作下的企业,都会“快字决”:快速开店、快速占领市场份额、快速宣传营销,只要是钱能解决的事儿便都不是事儿。但是企业在快速扩张时,内部硬件设施问题是一概不管,只等最后盈利收盘,要不然就悔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