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蕃伟雄——赤松德赞

 渝西三少 2019-08-21

赤松德赞,是吐蕃王朝第37任领导人,生卒年742年-797年,在位时间为755年-797年,相当于唐代中期。

公元755年,在他的老爹吐蕃第36任领导人赤带朱丹被谋害去世之后,年仅13岁的八年级学生赤松德赞继承了职位。

可正因为他年龄太小,王朝的大权被两大权臣玛祥仲巴杰恩兰·达扎路恭(汉名马重英)把控。

不过赤松德赞好像对此没啥感觉,或者说他是少年聪慧,内心知道这不是他刷存在的时候,有吃有喝有得玩儿,他也很惬意的演好了橡皮图章这个角色。

通常,权臣会和奸臣划上等号,但赤松德赞身边的两大权臣似乎还真不算是祸国殃国。

从宗教上,二人信奉笨教,排斥佛教,所以掌权之后,颁布了禁佛令,把统治地盘内的部分寺院拆毁,把外国来的僧人驱逐出去(这是个大污点).

在政治上,二人发起了吐蕃的扩张侵略行动,而这种行动,直接为赤松德赞后来的辉煌打下了坚强的基础。

我们看赤松德赞上台的时间,再联想一下中原王朝的历史,就知道发生什么了。

安史之乱!突然脑子抽风的天宝皇帝李隆基荒淫废政,让安禄山的野心爆发,悍然发动了夺天下的行动,而且这行动在开始时还相当的顺利,这也侧面的反映了当时大唐王朝的失去人心有多少严重!

一个政权如果不得民心,内政必然不稳,同时也必然会给外在势力以趁火打劫的机会。

本来,作为中原大唐附庸的吐蕃王朝,在发现安史之乱给唐政府造成的糟心局面时,其初心是想派出军队去帮唐政府一把的。

可是,正被安禄山搞得焦头烂额的唐玄宗这回又多了心眼,认为同样属于外族的吐蕃人也没安好心,果断地拒绝了吐蕃的请求并将其派来的外交人员赶了回去。

吐蕃人一看,生气了,既然你认为我要那么干,那就一不作二不休,咱就那么干啦!

两大权臣立即决定,发兵攻唐!

赤松德赞呢?他无所谓得很,你们要玩大的,尽情玩去吧!

这个时候,唐政府为了救火,把西部地区的边防部队大部分都调走啦!吐蕃军趁虚而攻,迅速拿下了青海、甘肃以及四川西部的大片土地,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为了不让唐政府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两大权臣又玩了一招,派外交官向唐政府提出会盟。

“哥,咱们好好谈谈行么?”

当时唐政府的军事指挥官郭子仪认为这是吐蕃人玩的忽悠术,可一心要对付安史叛军的唐肃宗却不这么认为,或者说,他实在没那个本事搞两线作战,所以,派郭仪、萧华、裴遵庆等为代表与吐蕃会盟。

这样的谈判结果,固然没有引起两线作战,但却让吐蕃前期的占领成为了事实,并且给了他们消化的时间,而恩兰·达扎路恭等人的野心并未因此而停息。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倒是平息了,但在分配功劳的问题上,唐政府和各路大将之间又出现了矛盾,恩兰·达扎路恭认为时机难得,立即发兵侵唐,首攻泾州(治年在今甘肃安定),正处于失意中的泾州刺史高晖很干脆地当了带路党,领着恩兰·达扎路恭所亲率的二十万吐蕃大军径直东进,一路势如破竹。

这等危急的情势,可当时唐政府的实权人物程元振居然隐匿不报,等到吐蕃大军逼近长安时,唐代宗李俶同志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吓得屁滚尿流的逃跑,那些来不及跟上他步伐的皇亲国戚只得四散逃命,有大批人躲到了大山之中。

几乎不费什么力,恩兰·达扎路恭的吐蕃大军就占领了长安。

长安,唐王朝政府当时的首都哦!居然这么轻易地被敌人攻占,真够衰滴!

攻占长安之后,恩兰·达扎路恭拥立金城公主的侄儿广武王李承宏为皇帝,打算建立一个傀儡政权,只是这个李承宏的人气实在不咋滴,得不到民众的认可。

达扎路恭一看这个行不通,立即实施B计划——搜刮整个长安城的财物,然后抓捕城的文化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以及美女。只是这个逮人计划还未实施,打听到郭子仪率领的大唐政府军打过来了,恩兰·达扎路恭自忖不是郭子仪的对手,立即带上财物撤离了长安。

两年之后,公元765年,恩兰·达扎路恭又行动了!

这一回,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但联合的唐朝的叛将仆固怀恩,还与回纥、党项、吐谷浑和突厥奴剌等势力一起组队,兵分三路。

吐蕃军进攻奉天(今陕西乾县),党项部队进攻同州(今陕西大荔),吐谷浑部队进攻周至,而回纥部队则在吐蕃部队的后边跟随,作为预备队。

而经过一年多的整顿,唐政府的状况有所好转,对于入侵的外敌,大批将领在郭子仪的统领下,积极抗战。

大将浑瑊和白元光驻防奉天;周智光驻防同州;骆奉仙、李日越防防周至,而总指挥郭子仪则掌控全局。

其中,浑瑊最为出彩,先后发动了两次突袭战,消失了许多的吐蕃军,极大的打击了其锐气,随后的多次交锋,浑瑊也屡占上风。

恩兰·达扎路恭一看不对,立即撤退,打算跟后面的预备队回纥会合后再找回场子。

然而郭子仪棋先一着,派人说服了回纥人,唐军主动出击,回纥积极补刀,被坑了一把的吐蕃军大败,五万多人被砍了脑袋,一万多人成了俘虏。恩兰·达扎路恭狼狈逃跑,他们的后勤物资,那些牛羊驼马等都来不及带走,成了唐军的战利品。

唐军清点时一看,饿滴神,太多啦!这些牲畜一直绵延三百多里!想想那个场景,你会不会惊爆眼珠子?

自此以后,吐蕃不敢再那么高调的来惹大唐了,要么小打小闹,要么谈判扯皮!谁也没把谁怎么滴!

不过,在吐蕃内部,事实上占领了唐王朝大片土地的结果,让两大权臣更如日中天,其中以玛祥仲巴杰最为得意。

任何人高调过头都会让别人羡慕嫉妒恨!何况,在吐蕃官员系统中,还有一大批被玛祥仲巴杰强行阉割了佛教信仰的存在,许多细流在地下汇集,开始涌动。

一次吐蕃官员巴赛囊前往天竺,遇到了天竺的一位佛法大师寂护。深入交流之后,巴赛囊完全被寂护所征服,拜他为师,并改名叫益喜旺波,立志宏扬佛法。

回国之后,益喜旺波就去给赤松德赞做工作,劝他信佛,而这时,到中原唐朝进行外交活动的吐蕃外交官巴桑希也劝赤松德赞向我佛靠拢,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支持者。

已渐成年,而且还圈了不少粉丝的赤松德赞不满意仍被架空的状况,欣然同意,开始秘密夺权的行动。

公元769年,在佛系大臣赤桑雅甫拉洛德古朗恭的协助下,赤松德赞设计将玛祥仲巴杰忽悠到了一个修建在那朗昌浦的坟墓里,然后墓门一关,玛祥仲巴杰就悲摧啦!

而恩兰·达扎路恭手中有兵权,且为人似乎不那么嘚瑟,还有就是他那实实在在的赫赫战功,身边有不少的支持者,因此赤松德赞一时还没找到办法动他。

但赤松德赞推广佛法的行动却公开化了,他派人把寂护大师请到了吐蕃,宣传佛法。虽然吐蕃的笨教信奉者极力反对,但赤松德赞还是力挺,并且还把天竺的另一位比寂护名声更响亮的佛法大师莲花生给请了来。

笨教派很愤怒,提出与莲花生等举行一场辩论赛,谁辩输了谁滚蛋!

于是,赤松德赞亲自担任主持,佛法派主辩手为莲花生;笨教派主辩手为恩兰·达扎路恭。

激烈的辩论结果,莲花生大师获胜,赤松德赞宣布废除笨教,而不愿更改信仰的恩兰·达扎路恭被流放到北方。

而吐蕃范围内的其他顽固地支持笨教的势力,比如今阿里地区的象雄王,也被赤松德赞打服。

佛教站住了脚,在寂护和莲花生的主持下,代表这个时期的佛教核心的桑耶寺(今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桑耶镇)被建了起来。

果然,佛教的信众比笨教多了不少,赤松德赞也得到了空前的拥护,年轻又完全掌握了政权的赤松德赞开始燃烧了!

他从莲花生大师那里听说如来佛祖的真身舍利在摩揭陀国(今恒河南岸的比哈尔邦),于是发兵二十万远征天竺,那个时代的三哥们根本不是对手,大多数闻风而降,不服的都被打成渣渣。

吐蕃军成功地将佛祖的真身舍利迎回,并且为了彪柄战功,赤松德赞还在恒河岸边铸立了一根大铁柱,铭刻事实,标明地界,意思是,这些地方(恒河以北),今后就是属于我的啦!

只可惜其后继者不中用,要不然,恒河就有可能成为一条国界河啦!呵呵,呵呵!

这是南边,而在北边,赤松德赞也大力进取,巩固河西陇右的占领地,从而遮断大唐与西域之间的联系。然后,起用吐蕃战神级人物恩兰·达扎路恭,最终于公元792年,全力占领了西域,自那以后,什么西域都护,安西都护都成了故事。

在赤松德赞强有力的领导下,经过一系列神一样的操作,吐蕃成了东至今陕西、甘肃交界处 以及大渡河流域,南至印度中部恒河一带,西至帕米尔高原,北至天山的强大帝国。

公元797年,55岁的赤松德赞自感精力不济,退位于儿子牟如赞普,自己去幽静之地修行佛法,然而天不假年,还是在这一年,被佛祖请去喝茶去了!

在吐蕃历史上的领导人中,赤松德赞与其祖松赞干布、其子赤祖德赞被尊奉为藏传佛教三大法王之一,且他与藏传佛教的两大宗师寂护和莲花生被并称为“师君三尊”,都表明了他的至高地位。而在他执政期间,能够将吐蕃势力范围拓开到那样庞大,确实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