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诸多的神怪类小说中,都将槐树定义为:木中之鬼。正史中将槐树,称之为木鬼的定义。是出自于姜太公与武王之间的一段对话。在对话中,姜太公称槐树有着拒神的作用。其实槐树被定义为“木鬼”之说,还多源自我国古代,江西地区的巫蛊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 ![]() 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并不会泯灭,而是会成为鬼魂。换做现代人来看,所谓的鬼魂就是负能量,而令负能量消失的就是所谓的正能量,也就是指阳光。所以习性阴凉的槐树,大多被定义为,灵魂躲避阳光的寄生树木,也就是所谓的木鬼。 我国古人将世界看作阴阳两面,既然有木鬼之称的槐树存在,那么与之对应的又是哪种树木呢?其实是木公,松树。古人有无数咏松的佳作传送至今。松树已经融入了我国文化的基因之中。 ![]() 古人在门前多会栽种松树,或在厅堂中悬挂松树的画像。这是因为松树有着迎客松的寓意。其中因松树姿态挺拔,不惧严寒。所以古人又将松树定义成,天地正气凝聚而成的树木,称之为树木中最公者。古人认为:生命能够存活多久,人们并不会知晓。因此古人就希望,生命能够像松枝一样,结在一起{多子多孙,生命长久},并祈求自己一生平安。这也是为何,古人在祝寿时,会有寿比南山不老松的说法。古人喜欢松树,还是因为松树,至公且,孤松独立的一面。在陶渊明所著的《归去来兮辞》中曾写道:“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这正是古代君子,卓尔不群的象征。 ![]() 古人将松树与梅和青竹,合称为岁寒三友。在我国古人的眼中,松树凌霜傲雪,忠于友情,坚守承诺,正代表着君子高洁的品行。这就是我国古人,将松树“人格化”,作为君子象征的原因所在。 ![]() 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因受我国唐朝时期的影响,也将松树定义为他们的文化象征。不同于我国文化将松树人格化,在日本的文化中,更多的是将松树进行了神格化。 我国不同时期的古人,又对松树有过不同方式的赞誉。 ![]() 在《论语子罕》篇中曾描写松树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孔子称:在天气进入严寒之时,人们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零的。正是因为孔子的此番赞叹,后来的古人才会将松树的形象,比喻为那些在逆境中,依然能保持自身节操的人。 ![]() 而宋代诗人秦观在《和东坡》中又写道:芝兰不独庭中秀,松柏仍当雪后青。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芝兰花不独自在庭中炫耀自己美的一面,而在大雪过后松树却依然能为冬季留下一抹青翠颜色。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所著的《与刘济诏》中。又将松树的气节有过一番描述:疾风知劲草之心,大雪见贞松之节。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只有疾风才能够体会到草的坚韧之心,也只有在大雪压顶过后,才能知道松树的坚韧气节。所以说我国古人根据槐树和松树的习性,将它们定义成了阴阳两面。一为木中之鬼,一为木中最公者。 参考资料{《万叶集》角川书店版,《全唐诗》上海古籍版,《论语》} |
|
来自: 漫步风雪fg53qp >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