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直肠癌前病变风险低40%!哈佛最新研究强调趁早、坚持运动

 好大水 2019-08-21

运动的效果会在人的一生中不断积累。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话大家一定很熟悉。运动好处诸多,有利于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各系统的机能等等。作为简单易行的预防措施,运动的防癌作用也一直受到研究关注。美国癌症研究所对144万人的研究就曾发现运动与13种癌症风险降低有关。
近日,由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领导,发表在《英国癌症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预防结直肠癌,越早养成运动习惯,运动量越多(平均每天至少60分钟低强度活动,如走路,或30分钟打羽毛球、跑步等较剧烈活动),风险下降越多,尤其是高危癌前病变风险下降近40%!
根据研究团队介绍,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从青少年时期开始运动对结直肠癌发病率积累影响的研究。结直肠癌是中国第三大高发癌症,在结直肠癌发病年轻化的当下,这再次提醒我们及早预防。

 截图来源: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官网
该研究分析了28250名参与护士健康研究2(NHS II)的女性数据。这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目的是了解慢性病的病因,以及体育运动、营养、激素和环境等因素对健康和疾病发展的长期影响。
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纳入了当时25-42岁在美国从事护士和住院医生工作的女性。受试者都接受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吸烟、激素使用、怀孕史和更年期状况等,并回溯了她们在青少年时期(12-22岁)的体育运动水平、饮食和肥胖情况。随访一直持续到2011年,受试者每两年回复一次问卷,后续问卷进一步涵盖了她们在23-64岁之间的生活习惯相关问题。
此次分析关注的结直肠腺瘤是一种细胞特异性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最终不一定发展为癌症,但会增加发生癌症的风险。由于结直肠息肉和腺瘤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纳入此次分析的受试者至少接受过一次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检查。


对已知的吸烟、饮食、酒精摄入和结直肠癌家族史等风险因素进行调整后,分析结果显示,与少运动或不运动(平均每天少于60分钟低强度活动,如走路,或相当于30分钟打羽毛球、跑步等较剧烈活动)的人群相比:
  • 青春期(12-22岁)进行足够体育运动的人群,患结直肠腺瘤的风险降低了7%;

  • 成年期(23-64岁)运动的人群,风险降低9%;

  • 在青春期和成年期都进行身体锻炼的人群,风险降低24%。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趋势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会产生积累效应。无论是在青春期还是成年期,运动越多,成年后患腺瘤的风险就越低。
令研究人员最为惊讶的发现是,在青春期和成年期都进行足够多体育运动的人群,高危腺瘤的发生风险降低了39%。这种风险改善幅度的增加与绒毛状腺瘤相关。绒毛状腺瘤是直径大于1厘米的侵袭性息肉,容易恶变发展成结直肠癌,需要高度重视治疗。

▲与青春期和成年期都较少运动的人群相比,始终保持运动(最右)的人群所有结直肠癌腺瘤(A)、高危腺瘤(B)和非高危腺瘤(C)的风险都降低了(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