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断挖掘课程资源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张富群 2019-08-21

不断挖掘课程资源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陕西省丹凤中学张富群邮编:726200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课程资源的内涵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通过课程教学实现学科课程教学三维目标体系资源的总和。在新课程理念下,课程资源的外延极大地拓宽了。教材是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而且是最重要、最核心、最具创新活力的课程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而且是最活跃、最根本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情境也是课程资源,而且是最具有创新机会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课程资源 新课程 课堂教学情景 教师的见识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三维目标体系是国家的课程意志。新课程理念下,课程资源文化的内涵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通过课程教学实现学科课程教学三维目标体系资源的总和。新课程把课程资源文化的外延由教材、教师拓展到教材、教师、学生、课堂教学情境等更加广阔的领域。作为一线教师,不断挖掘课程资源内涵和外延,对于提升新课程背景下专业化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教材是课程资源,但不是静态的课程资源,而是不断被解读、被活化、被加深、被拓展的有无穷生命活力的动态课程资源。传统的教学观把教材作为静止的、绝对的、僵化的、固定的模具,由老师按教参千人一面地给学生解读。这种解读被认作是绝对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这样的解读,对学生而言,只能是死记硬背,难以出现创新,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教材资源观把教材交给学生,师生共同解读,在解读中交流,在解读中理解,在解读中活化,在解读中创新。新课程提出了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课程教学理念,自主学习是落实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理念的基础,自主学习当从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开始,离开了学生自主预习教材,自主学习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把教材这一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大胆解读,了解重要概念的形成过程背景,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与自己以往知识基础建立联系,使教材提供的知识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根基之上。教师要把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作为学生解读的补充,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把握学生解读教材的价值取向,使教材这一课程资源教学价值沿着正确的方向向纵深发展。这样的课程资源教材观,教材已经有了根,有了生命,能够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成为知识发展和创新的金色种子。经过学生独立自主解读过的教材,是真正有价值的基础知识,学生在运用中就会达到呼之欲出,运用自如的境界。

教师是课程资源,而且是最重要、最核心、最具创新活力的课程资源。教师的能力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水平,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高素质的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以简驭繁、深入浅出、高屋建瓴的特点。

在信息化十分普及的今天,学生的知识和信息来源已不局限来自教师的传授,他们已经掌握了阅读方法,具备了网络学习的能力。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加快了。如果教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缺乏个性化见解,也就是少有见识,学生听起来感觉没意思,课堂就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什么是教师的见识?于漪老师说:“教师要教在学生不知道的地方,教在他似懂非懂的地方。”我想,这就是教师的见识。

教师的见识从哪里来?

一是从学生当前学习实际和需要中来。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本信息互动反馈、在预习预案中设置学生困惑与疑问专栏、学科代表征集学生疑问向教师反馈、教师给学生个别辅导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当前课程内容的学习实际和需要。从学生当前学习实际和需要出发,进行思考研究和备课,提炼出自己的独特见识。

二是从向学生学习中来。当学生了解了知识形成过程背景以后,他们就会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超过自己的老师。特别地,学优生在他们自己经过反复思考钻研的部位就会直接超过自己的老师。学生群体智慧已经成为课程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从学生群体智慧不断吸纳新鲜养料,可以充实和发展自己,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能力,以教学相长的方式增长自己的见识。

三是从向备课组老师学习中来。教师是一个职业群体,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备课组老师团队是重要的智力资源库。备课组老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就会集思广益,增加见识。

四是从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反思中来。原生态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线教师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取之不尽的资源。从反思中发现新问题,从反思中总结新东西,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善于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老师,就会常教常新,精彩不断。

五是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中来。读书学习是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拥有属于自己丰富见识的不可或缺的渠道。作为教师个体,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坚持读书学习的习惯,才能拥有思维源头的活水,使自己的思想保持清新、鲜活,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新课程课程资源教师观紧紧地抓住了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这一关键环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表面上由前台退居后台,但老师们在课前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解读教材、设置问题、了解学生,对教情学情做到了心中有数。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胸有成竹、充满自信,能够随时把握课堂教学的最佳有利时机,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给予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学生是课程资源,而且是最活跃、最根本的课程资源。新课程学生资源观紧紧抓住了学生这个最有生命力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通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体现出来的。在这样的课程资源观理念下,学生是真正的主人,他们能够放心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表达对知识和问题的独到见解,展示自己的才华。他们以乐观、自信、昂扬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中,使昔日的一言堂变为群言堂,使学生这个课程资源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课堂教学情境也是课程资源,而且是最具有创新机会的课程资源。教师自觉地把课堂教学情境作为课程资源,就会营造学生、老师处在一种动态情境之中的课堂教学生态。学生随时都可能触景生情,产生灵感和顿悟,出现新见解,提出出乎老师预料之外的新问题。学生的创新见解深化了知识的内涵,拓宽了课程资源的外延。学生所提出的每一个疑点和新问题又构成了新的探索,将师生引入到一个新的知识天地,使教学活动处于不断发现、不断提出和解决新问题的勃勃生机之中。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课程资源的内涵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通过课程教学实现学科课程教学三维目标体系资源的总和。在新课程理念下,课程资源的外延极大地拓宽了。教材是课程资源,但不是静态的课程资源,而是不断被解读、被活化、被加深、被拓展的有无穷生命活力的动态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而且是最重要、最核心、最具创新活力的课程资源。教师的能力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水平,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学生是课程资源,而且是最活跃、最根本的课程资源。新课程学生资源观紧紧抓住了学生这个最有生命力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情境也是课程资源,而且是最具有创新机会的课程资源。教师自觉地把课堂教学情境作为课程资源,就会营造学生、老师处在一种动态情境之中的课堂教学生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