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杂谈 | 不懂聊天礼仪,正在杀掉你的职场形象

 格物方可致知 2019-08-21

还记得不久前那则新闻吗?有个年轻人因为在微信里对客户和领导仅回复“嗯”而被辞退。当时,关于微信礼仪的讨论曾如火如荼。

 如今,你的微信社交圈情况有好转吗?相信大多数人仍在微信里收到各种“不懂事”回复,也不时无意发过令人抓狂的信息。

除了不要只过分简略地回复“嗯”之外,你还记得什么微信礼仪吗?

01 别光“在吗”,直接说事

职场中用微信沟通的主要图的就是高效方便,可总有人会用“在吗”开场然后就没有下文。这种QQ时代流传下来的打招呼方式,在微信时代已然成为最让人反感的短语之一。

微信不像QQ那样有隐身功能,当代人基本上随时微信在线,不存在“用隐身装没看见”的问题。一时没看到或者不便回复需要稍等的情况下,只发一个“在吗”这种浪费时间的问题,毫无具体内容的表述,反而更增加了双方来回来去沟通的次数,降低沟通效率,对方在有其他事情需要处理时可能还错过了你真正的重要内容。

退一步说,如果别人真的是看到了却不想回你,那单纯问一个“在吗”,不是更给了别人不回复的理由吗?

如果实在非常急于确认对方是否看到留言,可以在最后追加一句“看到麻烦您反馈一下,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谢谢。”

02 学会判断发截图还是复制粘贴

微信的移动端和PC端都有非常便利的截图发送功能,这让一些人养成了截图交流的习惯,殊不知很多时候这样给对方造成了不便。

比如,我们在工作对接时常会需要发送电话号码、证件号码等,如果发截图,那么对方在收到截图后往往还要将图中的文字、数字等内容重新抄写下来,而不能一键直接引用,既麻烦,又容易出错。这种时候,自己复制粘贴把信息内容直接发给对方,比截图受欢迎得多。

再比如,工作中还经常需要发送表格,如果只是供对方查阅参考一下部分数据,不太涉及引用其中内容的问题,那么截图就没多大问题,比发送文件还省却了打开的步骤。但是如果对方有较大可能需要复制粘贴数据或修改表格内容,那么就不要光发截图,尽量发送文档。

发送数字号码    善用复制粘贴
谨慎使用截图    方便你我大家

03 别只发截图,说清你的意思

令人不快的截图交流还有一种情况:没头没脑只发一张跟其他人的聊天记录、邮件记录之类的截图,没有其他解释说明,很久之后才想起来问一句你有没有看到。似乎是想让对方自己从图片信息中提炼你想表达的信息和你的要求。

对方由于不清楚你跟别人沟通的前因后果,也不一定能从你和别人的交流对话中梳理明白,很可能一头雾水不清楚你要表达什么。

** 这一点尤其要提醒各位领导

很多人可能都遇到过自己领导把跟别人的沟通记录发过来,再非常高冷地丢下一句“就按这么说的办”。
其实,这种时候下属往往是迷茫的,如果截图内容非常清晰地明确了工作要求还好,如果截图本身就带着讨论过程、各抒己见的内容,往往会让下属搞不清楚领导到底在干什么,要求到底是什么。
这时候,发截图的领导应当再明确一下工作要求,或者强调一下工作重点。
04 别轻易发语音或者语聊

职场沟通中,发语音微信音(特别是长语音)或者动不动就发起语音或视频聊天,是一种典型的顾着自己方便而令人抓狂的大杀器。

首先,现代职场中很多人是对着电脑工作,微信沟通很多时候也是通过PC端,发语音很多时候需要对方再拿起手机去听,额外增加麻烦;其次,有时候开会或者其他事情,对方也不便收听语音;再次,含有重要信息的长语音,可能需要对方反复去听,再记录重点,容易产生错漏,不如文字信息那样一目了然。

所以,大家同是上班狗,互相体谅,多为对方考虑,能打字就尽量打字,不要不分情况就发语音。如果自己这边实在不便打字,也尽量跟对方解释一下情况,请对方体谅自己只能发语音。

另外,有些人会觉得,反正现在语音也可以转成文字,影响不大。对于这种人,我们只想呵呵一声,“请问你普通话考试是几级啊?”——普通话不标准或者说的内容特别个性化,都会导致文字转化的准确率下降,请不要太依赖文字转换功能哟。

以及,在没有事先约定或征求他人同意的前提下,直接向别人发起视频通话也是不大受欢迎的行为。毕竟,视频通话在很多人心中被微妙地视为一种“打扰”,而且对方当时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很可能并不方便接听。

慎用语音聊天功能,也别随便发起视频通话——除非你是领导,或者你是有钱的甲方爸爸。

这是一种职场人之间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微信礼仪。

05 别随便外传聊天记录,尊重自己和他人

背后碎嘴嚼舌是职场中一大禁忌,在线下交往中如是,在微信沟通中亦如是。

然而,微信中互相传播聊天记录却是职场中比较常见的行为。甲乙两个人对某项工作或者某件事情发表看法,其中甲截图再发给第三个人丙继续聊。这无形中可能就传播了某些带有私密性质的信息,而且由于第三人丙对截图信息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容易导致丙对于未直接沟通的乙产生歧见。

这种互联网时代的“传话”,可能给工作和人际交往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可能造成别人对自己的误会,或者给别人留下一个“不能守密”的印象。

因此,尊重隐私和商业秘密,别随便外传聊天记录,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