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并不是越多越好”——麦肯锡精英与你分享4个读书的小秘籍

 hmverve 2019-08-22

还记得上个世纪末互联网刚兴起那段时间,纸媒、纸质书突然面临可能再也没人阅读的危机,出版市场一度陷入低迷。

可现在回头看看,20多年过去了,不论是纸媒还是纸质书,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呈现出更加兴盛的发展趋势。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越来越多人开始享受“阅读”的乐趣,更有越来越多的人放下了大大小小的电子屏幕,重新捧起了纸质的书本。

就像日本咨询大师兼麦肯锡韩国分公司创始人赤羽雄二所说:“为什么成功人士工作再忙也要读书?”他在自己的著作《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中回答:“因为读书的优点实在太多了!”

比如,读书可以掌握最实用的知识、可以更全面多角度地审视各种问题、可以发现自己的短处和潜力;又比如,可以培养同理心、激发想象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再比如,可以帮助工作上的决策、让人充满干劲……等等。

那么,读书既然有如此之多的优点,是不是意味着读得越多就越好呢?

赤羽雄二否认了这种说法。他把读书是否应该越多越好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了区分,这也正是他在《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这本书中分享的高效阅读方法。

而在我看来,所谓高效阅读法,就是充分提高阅读的效率,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和有限的书目中,获取最大的收益。

“读书并不是越多越好”——麦肯锡精英与你分享4个读书的小秘籍


读书太多有哪些坏处?

读书固然是好事,但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赤羽雄二主张在读每本书之前都先弄清楚读这本书的目的,然后在阅读之后,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书中知识的输出上。

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学以致用”,不要“纸上谈兵”,不要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读书”这件事情上,而是要花在身体力行书中的知识上。

就像我的表弟,他从小就很喜欢看历史书,有时候看得废寝忘食,但经常用“我要看书”这种借口来逃避家务劳动。房间总是乱糟糟的,有时候甚至几天不洗澡不洗头。

再看我自己,虽然我不会像表弟一样用读书的借口逃避家务,但偶尔会不自觉地因此拖延工作任务。

比如,上司安排我写一份专题调研报告,我喜欢先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不到最后期限就不动笔,还总是自我解释说:“相关资料收集得还不够全面,我得再看几本书啊!”

赤羽雄二认为:这样做既无法保持知识的输入和输出的平衡,也无法保持“从书中获取信息”和“和他人的接触”的平衡。

显而易见,读书太多的坏处有两个,一个是逃避事务,另一个是逃避社交。《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将这种读书称之为“消极读书”与“逃避性的读书”。

读多少书正好合适?

既然花太多时间读书是不对的,那么我们到底读多少书才合适呢?

赤羽雄二的答案是:把读书加入你每天的日程表里,提前规划好你这个月的阅读量,一旦超过这个量就停止读书,告诉自己不要用读书来逃避现实。

比如,如果你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300本书,或者已经形成了自己特定的阅读习惯,那么每周读1本书就足够了。

毕竟,知识和信息除了可以通过读书来获取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途径,比如与他人的交谈、比如一趟有计划的旅行。

又比如,你几乎没有多少阅读量,那么可以结合你的专业领域、工作内容或兴趣点,制定每周两本书或者每月10本书的阅读计划,这会让你在短期内得到很大的提高。

记得我在考研备考那段时间,考纲要求的书一共有8本,考纲之外相关的书则有很多。我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每周读两本,一本考纲内的书,一本考纲外的书。计划具体到每本书一共有多少页,然后平均每天要读完多少页,前面四天读完一本,后面三天读完第二本。

定好计划之后,就严格地执行,坚持到底,会让自己非常有成就感,心态也会好很多。

但要记得的是,当你的阅读量达到300本以上时,就要重新制定你的读书计划,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转化书中知识的实践行动中!

正如赤羽雄二告诉我们的:在读书的人中能够拉开差距的关键并不在于读书的数量,而在于能否将书中内容应用到工作和个人成长中。

怎样做到高效阅读?

当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做什么事情都讲求效率。我们每天都要忙于工作,工作结束后又常常忙于家务或应酬。

可能你会问我:除了在校学生,像我们这种上班族,要每周读完1~2本书,谈何容易啊?

不,相信我,你一定能做到!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的作者赤羽雄二曾经在号称全世界最忙的麦肯锡公司工作14年。在这个世界级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里,他做到了保持每月10本书的阅读量!而且,每当他在工作中涉及新领域的时候,他就会到书店购买15本相关书籍,然后花短短几天的时间看完,来充实自己在该领域的空白。

那他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阅读方法,来实现如此高效的阅读呢?我读完这本书后,总结了几个我认为最实用有效的方法,下面就与大家一起分享。

1.黄色荧光笔划线法

作者认为当我们阅读的时候,不要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因为这样会大大降低阅读速度,而应该直接在书中进行“记录”,最好的方法就是买一只黄色的荧光笔,在书中重要的内容下面划线。

黄色荧光笔可以在各种场合包括颠簸的路途中做标记,特别醒目,对视力也好,另外如果需要复印,黄色荧光笔划过的地方不会印成黑色。

另外,对于特别重要或有想法的页面,可在页面右上角折起小角进行标记,方便下次查找。

2.A4纸读书笔记法

在读完一本书后,拿1~3张A4纸(横放)来写读后感。

不同于一般的文字版的读后感,这个A4纸读后感只需要记录要点。左上角写主题(相当于读后感题目),右上角写日期,一页就写4~6行,每行20~30个字。内容可以是读这本书的感受,也可以是让你印象深刻的内容,或者是你读完这本书后设立的目标。

“读书并不是越多越好”——麦肯锡精英与你分享4个读书的小秘籍

要领是不要去翻书,不用考虑遣词造句是否优美,只需要写下让你印象深刻的内容要点,将写一页纸的时间控制在2~8分钟内!

最后分类整理、收集好这些读书笔记,它们将是属于你个人的“知识财富”。

3.读书目标档案册

除了A4纸读书笔记之外,我们还要做一个读书目标档案册,这与读书笔记有什么不同呢?

读书笔记记录的是你读书的感受,它可以帮助你回忆书中内容,也可以引发你的思考,但是目标档案册主要是为了帮助你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这个读书目标档案册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阅读本书目的、读后收获、读后计划采取的行动、3个月后的改变。

“读书并不是越多越好”——麦肯锡精英与你分享4个读书的小秘籍

每周1本书,每个月就能收集4份读书目标档案册,将它们放进文件夹里,三个月后、半年后、一年后拿出来看看,当初的目标实现了吗?起到一个提醒和督促的作用。还可以在每份档案册的最右侧对自己的行动进行评价。

“读书并不是越多越好”——麦肯锡精英与你分享4个读书的小秘籍

4.加入读书会,多交流输出

很多人都有“读过就往”的困惑,怎么办呢?在赤羽雄二看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强化输出”。

如何强化?其实很简单,包括上面讲过的读完后立即做读书笔记、制定目标档案都是强化输出的方法,还有就是与朋友讨论、演讲、写书评等。

如果你的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阅读伙伴,也可以在网络上加入各种各样的读书会或读书小组,大家互相监督,互相交流阅读的感受,这样能大大加深你对书中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总之,各种“强化输出”的方法都可以加深阅读的印象,特别是人际之间的交流,还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总而言之,读书并不是越多越好,最关键的是要在阅读前明确目标、在阅读中懂得思考、在阅读后灵活运用,努力培养为“行动”而读书的习惯,只有如此,书中的知识才会真正帮助你实现自我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