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老拿缺时间当借口了,利用高效阅读法,一步步成为职场精英

 草原雄鹰文摘 2019-09-16

你有多久没有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了?有些人百忙之中选择了听书,这其实已经是二手阅读。这是不得已的选择,因为没时间看书……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我曾经也非常矛盾——时间都去哪儿了?一定要把自己的时间找回来!首先,这得从借鉴他人的高效阅读技巧开始。

赤羽雄二从事麦肯锡咨询工作14年,如今自己创办了企业。在《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这本书中,他慷慨地分享了日常的作息时间表,可以看到,每天至少保持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因为他从事咨询领域,本身是理工科出身,广泛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而来。工作的人时间都很宝贵,所以他也提倡高效阅读。

这本书融合了他的高效阅读技巧,包括如何规划阅读时间、如何选书、如何记录书中的知识点并真正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并突出作为一名热爱工作的人,是如何因阅读而富有成就。

这让我意识到,阅读不仅是消磨时间,而应与工作融合,这是最实际的帮助,值得马上去做。

别老拿缺时间当借口了,利用高效阅读法,一步步成为职场精英

一、阅读时间要量化

因为我体会过读到某些文字,一下子豁然开朗,让自己的困顿立即消失的感觉。自从我接受快速翻书后,多烂的书都读的下去了,因为,这不算浪费时间。

多烂的书,都会有“奇迹般”的文字,所以我会做摘抄。这样一来,我就更迫切想读到更多的书,这已经成了我可以解决自身问题的方式,成本太低了。

不过,如何分配时间,做高效的阅读者?我曾经利用大段的时间,一天都在读书,却感觉收效甚微。因为,我逐字逐句阅读,时间花得长。看完后头,前头早就忘了,这是很令人泄气的。我下定决心,要有效率去阅读,不仅充分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还要理解一本书。

1、读书把握两个量化标准

这就要求有量化原则。有句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的多了,也会知道有个度在。赤羽雄二老师依据他的个人读书经验,给出了第一个现代的量化标准,30岁前每个人要读够300本书。

其实任何时候都不晚,即使你已经40岁了。为了达到目标,他建议最好一周读一本书,一个月4本,一年50本左右。这个结果,估计是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时间计算的。

我的看法是,只要愿意读,任何时间都不晚,因为知识迭代更新太快了。如果你工作了十年,你的经验可能在新人眼里很老套了。如何去带领年轻人?如何去得出可以披靡市场的方案?要有跟得上时代的思想。

第二个量化标准,读书的时长要有严格限制——如果读新书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如果是内容比较详实的商务类书籍,差不多两个小时。要做到这点,需要学会如何把书读“薄”。

说实话,一开始我不愿意快速阅读,这就意味着,不时要去突破“错过”的心理。而且,走马观花在我眼里,可不是什么褒义词。这种固执,源自于对效率的错误解读。如果是读闲书,只要心情愉快即可。况且,老是有人喊没时间,加班时间太长,或者回家累了倒头就睡,基本没有阅读时间。其实,这只是借口。

有一次,我问我的朋友,她是怎么读书的?她也说了很多时间太少之类的话,最后还是告诉我,睡前她会看一会书,只不过根本读不下去,一本书看好几个月。看来,她很少体会到真正读书的滋味。

对于上班族而言,想读点有帮助的书,就必须要考虑阅读效率问题,帮助我们空出时间,读到更多的书。

2、读书要有正确的技巧

没时间读书,真是个伪命题。如果心中有这个疑问,最大的可能是跟方法有关,而不是时间问题。把读书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上,这是首要策略,尤其是提升至重要程度高、紧急程度高的事件,这样子就绝对不会错过。

有人会问了,读书比赚钱还重要吗?他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不认为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开拓视野和更新知识,能够给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新。

工作太忙而没时间读书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置最高优先级。

知识付费的兴起,读书的人也多了,朋友圈里有人在晒书。定睛一看,原来是某某大V的新书出版了。我不赞同也不反对,我也读了很多畅销书,味同嚼蜡。我的办法就是,快速翻完,摘抄一两处亮点,也不算浪费时间。

最明智的选择,是读一些长销书,内容有时间价值,比如《别找替罪羊》,是一本管理类书籍,已经反复出版二十多年,现代企业仍旧爱不释手。选对书,会让大脑的知识脉络清晰,有助于打造个人思维框架。

会选书,还得会分配时间看书,这样效率就杠杠的了。这里有两个原则供参考:一,绝不重读法。阅读要一气呵成,基于一次就理解的想法,逼迫自己集中精神读,还能够提升阅读的准确度。二,彻底读完法。书要一本一本读完,保持内容的连贯性。不过,我的方法是,不同主题的书,可以交叉读一下,还可以拓展思维。

二、增强工作责任心

有人把读书和工作分开了,读书仅仅被当成一种消磨时间的休闲。本来,一本书不是那么快读完的,偶尔需要深入思考才能吸收,如果找到阅读和工作之间的联系,对于提升自我价值大有裨益,还能够保证阅读时间,节省心力。

某青年作家曾说,她一开始是靠写作积累了原始粉丝。她写过育儿内容,也写跟工作相关的内容,这些都源自工作和生活的素材,让她迅速获得人气。

读书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梦想的手段。想要有更大的收获,就不要为了消磨时间而读书,而是把它当做工作的一环,让自己表现更好。

1、学会主动阅读

把工作和读书紧密联系,自然也就有了干劲,这就是主动读书。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能力,并在工作中运用,换言之,有了相应的付出,个人与公司得到共同发展。

有人会把这两个事物割裂开来,会因为读书推迟工作,或者光读书不改变,成为别人口中的“假读书”。究其根源,往往是没有带着问题去阅读。每一本好书,都是作者呕心沥血著成,也许就藏着你心里的答案。读书漫无目的,就感觉不到思想的价值。

通常我们做项目的时候,很难自己承包所有的事情,为了攻克难题,就需要咨询他人。与人交流的时候,需要以了解事实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先通读基本的知识。项目进行到最后,到了递交方案的环节,即使绞尽脑汁,也不是出好方案的必要条件,这时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借鉴作者的经验,会有重大启发。

2、在工作中阅读

为了职业发展而阅读,有莫大的好处。对于开展新工作或刚接触新领域的人,建议应该立即阅读10~15本与所从事的领域相关的书籍。

很多咨询公司会出版独创的方法论,例如MA领域的新兴企业致趣百川,写了一本书叫《获客》,不仅打好了方法论的基础,也让内容成了可靠的口碑来源。换成个人,如果在某个领域出版书籍,或者持续在行业期刊发表文章,相信会成为备受青睐的人才。学会让自己的思想遥遥领先,在心智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建立起了职业可信度。

而与这类人或组织打交道,如果事先阅读他们所出的书,提前做足功课,一定会很快得到对方的赞赏。不仅是加盟或者合作,这都是用心的表现。

阅读的功力在工作中越来越重要,能够通过读书让交流顺畅,是这个时代必须掌握的技能。

三、心智成熟的驱动力

读书会改变一个人,厉害的人都在读书。且不说比尔盖茨或者巴菲特,就连知识付费工作者,也要通读很多书,过滤成自己的知识再出售。

读书使人聪明,也能发家致富,这个时代可能性层出不穷。《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语言精练,可以看出作者赤羽雄二是一个很自律的人,心态平稳,而他乐于分享阅读技巧,全在于认可读书使人心智成熟,这也是他坚持阅读、突破1800本记录的驱动力之源。

1、学会理解他人

当今社会最紧迫的任务是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并进行独立思考。独立的人格,有心智成熟的一面。他们通过读书,了解他人的痛苦,理解不同甚至有冲突的思维方式,从而增强自己的感受力。

读书背后,往往是成长的契机。你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而尝试更好的方法,获得提升。

比如读一本上司视角的小说,作为一名下属,有机会了解作为老板的处境,通过文字建立起同理心。或者读喜欢的作品,可以追寻作家的思路,一路读,从而完全掌握他的思考方式,转化成自己的想法。“窃取”他人的思想,为自己所用,这却是合法的行为。

总而言之,读书不是一个人的沉浸,而是要向他人打开,内化了书中读到的知识,与人交流时获得更高深的见解。与人交流的时候,会捕捉从未听过的一些想法,世界不再那么理所当然。把所读所感分享给他人,能够被更多的视角解读,这种冲击力不至于让个人想法过于促狭。

2、帮助改变行为

优秀的人,大多都学会深度阅读,拥有广泛的视野和超群的判断力。所谓通晓古今,不仅仅要关注事件过去的发展历程,还要能够推测未来怎么发展,才会推动进步。会读书的人,他们感知敏锐、手脚灵活,执行力一点也不差,很快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推荐了“读书档案”。一张纸分成四个方格,在读完一本书后,就可以拿出来填写,内容包括读书的目的、读后的感受和将要采取的行动,以及3个月后的行动评价——回顾这些立下的Flag,看看行动一栏发生的变化,并确认推进到何种程度。

读书档案,可以说是简单版的行动方案,为了行动到位,不妨打印出来,不时提醒自己。

阅读帮助我们了解未知事物,要学会利用知识武装自己。当今世界千变万化,想做出优秀业绩,工作经验远远不够。积极为个人发展而阅读,获取更高视野和深层次的成长机会。

学会高效阅读,就仿佛大脑安装上了最新的马达。为了增长见识,就不能只沉迷于自己的书架,知识应用是关键。

积极参加有关的行业讲座、研讨会和科技展览,学习这些科学技术是如何运作,能够激发强烈的好奇心,提升阅读兴趣,不会落后于时代。相信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我后,小目标也会越来越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