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智慧与大逻辑

 wenxuefeng360 2019-08-22

道家继承《周易》的核心思想,构建了一个天人合一的整体论哲学体系。其核心是整体论的世界观,也就是宇宙观。其中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历史观等,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惠施说:庄子哲学,大而无用。大葫芦无处可存,只好砸掉。大臭椿树不中绳墨,不中规矩,木匠不理。庄子言论,大而无用,人皆远离。

庄子说:蓬之心,茅塞不通。大葫芦可作腰舟,泛游于江湖之上。大樗可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无为于其侧,逍遥寝卧于其下,物无所伤,自在自得。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关键是看你怎么用。

道无处不在,万物皆有所得。小智小得,大智大得。

日常生活中,假如朴素逻辑足以应付,就不必诉诸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悖论百出,则诉诸辩证逻辑。

辩证逻辑有局限性,则诉诸对称逻辑。

逻辑属于哲学方法论,认识论。

庄子说:宇宙开始于虚无,无中生有,万物并无界限。后来有了界限,并无是非。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终身役役,而不见功;困顿疲惫,不知归宿,可不哀邪!

人谓之不死,奚益!(这样的人生,有什么价值?)

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

人之生,固若是茫乎?

其我独茫,而人亦有不茫者乎?

其实庄子问的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恋生,厌死,这是人的本性。恋生未必是一种迷惑,只是对生存的意义感觉茫然;厌死惧死,则大可不必,须得超脱。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

前者是在现实中处于困境,以梦求得心理平衡;后者是在现实中看似潇洒,实则潜意识里隐藏着痛苦。

下一句意思是:人生如梦。

梦是人的潜意识心理活动。梦是人生的思维的组成部份。

有一种清醒梦,作梦者知道自己在梦中作梦,他能够控制梦的进程,掌握自己和他人的命运;有一种糊涂梦,自己难解,旁人更难解。

作前一种梦的人,在现实里可能是被命运掌握的,他在真正清醒的状态下,努力奋斗,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是真正清醒的清醒梦。

作后一种梦的人,在现实里可能是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徘徊彷徨,无所适从,苦苦追寻,苦苦探索,那是真正糊涂的糊涂梦。

佛家与道家异曲同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庄子并非不热爱人生,并非消极避世,他是一个十分积极乐观豁达开朗的人,只是与其它学派观念不同,只是他看穿了生命,超越了生死。

人在现实里真正清醒的活动,自以为接人待物作人作事都很清醒,其实与梦有着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清醒者未必清醒,糊涂者未必糊涂。

因此,庄子说,只有大智大觉者,大彻大悟者,才知道人生与梦很相似,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心理活动的整体。

《圣经》说:你是上帝的造物,你本是从泥土中来,还要回到泥土中去。

道家说:你是天地所生,秉气成形,生来就要面对死亡;你是道的承载者,受益者,获得者,你从道中来,还要回归道中去;你应运而生,顺理而死,无为者无不为,顺其自然,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是为道。

《圣经》说:你睡觉前不必考虑明天的事,因为明天的事,上帝会为你安排。

道家说:人的认识能力是有极限的。

道,难以用语言来描述。道家从整体论的层次,构建了整体论的方法论,构建了整体论的大逻辑。

在名家的语言逻辑中,是与非,然与非然,可与不可,是一成不变的。这叫同一律。

道家看到了一个整体中事物的相互转化,因而在道家的逻辑里,是也不是,然也不然,可也不可。

道家破除了是非观念,用自然规律来统一协调平衡一切。因而超越了语言逻辑,成为一种整体大逻辑。

庄子针对名家的白马悖论,提出: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周梦蝶,就是万物转化的生动写照。同时也是庄子酷爱人生,超越生死的形象表达。他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看穿了努力的徒然,但是仍然心安理得,走完自己的一生。

凤翱翔于九霄之上,俯瞰野马尘埃,生物以息相吹,苍茫云海,是为形而下。

感谢孔孟,感谢老庄,给我一对刚柔相济的翅膀!

形而上者谓之道。大逻辑,大智慧!

大智慧与大逻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