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2418:20
首先,我们看一下几种夸张的说法。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用了非常夸张的说法,曹操南下的军队号称83万。官渡大战期间,袁绍的军队号称70万。刘备东征的时候,号称率领75万军队。其实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官渡大战期间,袁绍率领了大约10万军队。 刘备东征的时候,大约率领了8万军队。至于曹操南下的军队,我们可以进行推测。在曹魏政权鼎盛时期,大约拥有400多万军队,40余万军队。但是曹操率领军队南下的时候,还没有控制辽东、西北等地,人口和控制的面积还没有到达鼎盛时期。因此,有一种说法认为,曹操消灭了袁绍集团以后,大约只有20多万军队。 即使荆州刘琮投降,加上荆州的部分投降官兵,曹操的军队也不会超过30万。即便曹操拥有30万军队,也不可能全部南下。曹操南下之前,已经控制了黄河流域大片的地区,每个地区都需要驻扎部分军队。北方的游牧政权是心腹大患,曹操必须留下相当一部分军队防御鲜卑等游牧政权。 此外,西北马腾等人也是一个威胁,曹操也需要留下部分军队防御。按照这个标准,曹操虽然拥有将近30万军队,但最多率领一半军队南下。换而言之,曹操南下的军队总数,加上荆州的投降部队,也就是10多万军队。而且曹操的军队并不是一路行军,而是分成了东西两路军队,刘备和孙权仅仅击败了其中的东路军。 根据这一系列数字推测,曹操亲自率领的部队,大约有七八万人,根本没有传说中的20多万,也没有83万。至于曹操战败的原因比较复杂,周瑜的火攻仅仅是其中之一。《三国志·孙权传》中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三国志·曹操传》中则说:“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在两个记载中,都提高了瘟疫和饥饿的问题。裴松之在自己的《三国志注》中认为:“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也就是说,裴松之分析以后,认为曹操的失败主要是因为瘟疫和缺粮,其次才是周瑜的计谋。 对于曹操损失军队的数量,根据推测,曹操有可能损失了三四万军队,不得不选择撤退。但主力尚在,虽然已经伤筋动骨,但没有元气大伤。如果曹操真的损失了10万以上的军队,自己的统治基础很有可能崩溃。但我们看一下曹操在赤壁之战后的表现,公元208年,曹操战败以后撤回了北方。 在2年多时间里,曹操没有发动战争,开始休养生息,毕竟自己损失了部分军队。到了公元210年,曹操已经开始对西北地区的马超、韩遂等人动手了,而且战争规模很大。由此可见,在赤壁之战中,曹操没有损失太多军队,否则不可能短时间恢复元气。在三国期间,并没有出现过超过10万军队的巨大损失。 曹操在赤壁大战中,很有可能只损失了三四万军队。对曹操的整体实力并没有形成致命的影响,经过几年时间以后,曹操基本上恢复了元气。至于后来的夷陵大战,刘备堪称了赔光了所有的家底。在关羽被杀、荆州失守以后,刘备集结了8万多军队东征,计划重新夺回荆州。在夷陵大战中,刘备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此战,刘备集团元气大伤,堪称已经达到了半死不活的程度,刘备损失了国内大部分兵力。 以至于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由此可见,三国时期的战争损失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夸张。损失几万军队,已经足够让一个政权好几年喘不过气。例如曹魏与东吴的一次战役中,曹魏损失了2万多军队,以至于曹魏政权暂时转攻为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