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隶州

 司敬雪书院 2019-08-22

河南尹

秦所置三川郡,汉高祖改为河南,东汉建都于此,改为河南尹,魏时属司州。

雒阳郡

今河南洛阳东,河南尹治所。周时浩成周,秦时属三川郡,西汉初刘邦曾定都于此,后迁都长安,雒阳因此号为东都。新朝覆灭后,东汉建都于此。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驾 崩,皇子刘辩立为皇帝,史称汉少帝。八月,何进被十常侍谋杀,十常侍为何进部下屠灭,不久董卓入京。九月,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山东州郡起兵讨董卓。二月,迁都长安。三月,董卓焚雒阳。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七月,帝还雒阳。八月,迁都许。魏文帝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十二月,迁都雒阳,改雒阳为洛阳。魏正始(公元249年)十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夺取曹魏实权。

平阴:今河南孟津北。

三国-魏-司隶三国-魏-司隶平县:今河南偃师西北。

谷城:今河南洛阳西北。西侧同弘农胶结处有函谷关。

河南:今河南洛阳。周时雒邑,即王城。

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

梁县:今河南临汝西。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孙坚于此斩杀董卓都督华雄。

偃师:今河南偃师东。

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境内有嵩山。

巩县:今河南巩县西。十常侍之乱时,张让、段珪劫少帝及陈留王逃入巩县境内的小平津。

西晋-司隶(公元281)西晋-司隶(公元281)成皋:今河南荧阳西。地形险要,刘邦曾利用此处与项羽对峙,著名的虎牢关在其境内。

荧阳:今河南荧阳东北。曾是郑国国都,后迁都。境内有敖亭,是楚汉对峙时汉军的重要粮仓。东北有鸿沟,亦称汴水,是当年的楚汉分界;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曹操西进进攻董卓,被卓将徐荣在此击败。

京县:今河南荧阳东南。郑共叔所居,境内有索水。

新郑:今河南新郑北。东周时郑国迁都于此,所以号曰新郑。韩灭郑后也曾迁都于此。

卷县:今河南原阳西。有战国时建长城,经阳武至密县。

原武:今河南原阳。

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

密县:今河南密县东。

苑陵:今河南新郑东北。

中牟:今河南中牟东。北有鸿沟,建安五年(公元220年)袁绍同曹操会战于鸿沟之南的官渡。

开封:今河南开封西南。

河内郡

秦所置,魏时属司州。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河内之汤阴、朝歌、林虑划归魏郡。十八年(公元213年),归魏郡西部都尉;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以魏郡西部都尉为广平郡,可能在曹芳年间复属河内郡。

林虑:今河南林县。原名隆虑,汉殇帝时改名林虑。建安十七年划归魏郡,十八年属魏郡西部都尉,魏黄初二年属广平郡,可能在曹芳年间复属河内郡。

汤阴:今河南汤阴。境内的羑里,是商纣囚禁周文王姬昌处,姬昌也在这里完成《周易》。建安十七年划归魏郡,十八年属魏郡西部都尉,魏黄初二年属广平郡,可能在曹芳年间复属河内郡。

朝歌:今河南淇县。殷商时纣王所居,南有牧野。建安十七年划归魏郡,十八年属魏郡西部都尉,魏黄初二年属广平郡,可能在曹芳年间复属河内郡。

汲县:今河南汲县西。

共县:今河南辉县。

荻嘉:今河南新乡西。

修武:今河南荻嘉。

山阳:今河南焦作东。境内有射犬。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十一月,封原汉献帝为山阳公。

武德:今河南武陟东。

怀县:今河南武陟西,河内郡治所。

州县:今河南沁阳东南。

野王:今河南沁阳。

平皋:今河南温县东。

温县:今河南温县西。

沁水:今河南济源东。

波县:今河南济源东南,魏时废除。

轵县;今河南济源南。

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境内有孟津。

河东:秦所置,魏时属司州。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分河东郡置平阳郡。

蒲子:今山西隰县。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永安:今山西霍县。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杨县:今山西洪铜东南。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北屈:今山西吉县北。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传说尧都于此。正始八年属平阳郡,为平阳郡治所。

襄陵:今山西临汾东南。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临汾:今山西新绛东北。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绛邑:今山西侯马东。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皮氏:今山西河津西。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端氏:今山西沁水东。

濩(huo)泽:今山西阳城西北。

东桓:今山西桓曲东南。境内有王屋山。

闻喜:今山西闻喜。本名曲沃。

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为河东郡治所。兴平二年(194年)献帝曹阳败后曾临时都于此地。

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

猗氏:今山西临猗南。

蒲坂:今山西永西。

河北:今山西芮城西。

大阳:今山西平陆西南。春秋时虢国、虞国都在其境内。兴平二年(194年)献帝曹阳败后渡河经此至安邑。

狐摄:今山西永和西南。设立时间不明,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弘农郡

汉武帝所置,魏时属司州。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将京兆之华阴、湖县划归弘农。

华阴:今陕西华阴东。西汉时属京兆,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属弘农。境内有华山。后来境内建起潼关。

湖县:今河南灵宝西,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属弘农。西汉时属京兆。

弘农:今河南灵宝北,弘农郡治所。秦时的函谷关。境内有曹阳亭,兴平二年(194年)献帝于此被李傕、郭汜击败。

卢氏:今河南卢氏。

陕县:今河南三门峡西。处入关要道。

黾县:今河南渑池西。

新安:今河南渑池东。项羽曾在此坑杀二十余万秦军降卒。

宜阳:今河南宜阳西。

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

京兆尹

秦内史,汉武帝时改称京兆,与左冯翊、右扶风号曰三辅。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将左冯翊之长陵、阳陵,弘农之上雒、商县划归京兆尹。

长陵:今陕西泾阳南。西汉时属左冯翊,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属京兆尹。魏时废除,地属长安。

阳陵:今陕西泾阳东南。西汉时属左冯翊,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属京兆尹。魏时废除,地属长安。

霸陵:今陕西临潼西。境内有鸿门、骊山。东汉末年分置新丰。魏时废除,地属长安、新丰。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京兆尹治所,西汉的国都,因新末农民起义被破坏。西南有镐,为西周国都,属上林苑范围。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为避关东诸侯锋芒,迁都于此。魏时为雍州治所。

杜县:今陕西西安东南。

蓝田:今陕西蓝田西。

阴般:今陕西高陵东南。

新丰:今陕西渭南西。东汉末年所置,境内有鸿门、骊山。

郑县:今陕西华县。

上雒:今陕西商县。魏时改名上洛。西汉时属弘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属京兆尹。

商县:今陕西丹凤。境内有武关。西汉时属弘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属京兆尹。

左冯翊

秦属内史,汉武帝时分置。魏时分出北地郡与抚夷护军。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复置郃阳。永平九年(公元66年),复置粟邑。

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魏时划归京兆尹。

高陵:今陕西高陵,左冯翊治所。魏时划归京兆尹。

万年:今陕西渭南西北。魏时划归京兆尹。

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魏时改为抚夷护军。

祋(dui)栩:今陕西耀县。魏时改为北地,为北地郡治所。

粟邑:今陕西白水西北。曾废除,汉明帝永平九年(公元66年)复置。

频阳:今陕西铜川东南。

衙县:今陕西黄龙西南。

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战国时魏所建少梁城。

郃阳:今陕西合阳东。曾废除,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复置。

莲勺:今陕西蒲城南。

重泉:今陕西大荔西。

临晋:今陕西大荔东。魏时将左冯翊治所迁至此处。

泥阳:今陕西耀县南。魏时设立,属北地郡。

富平:今陕西富平西。魏时设立,属北地郡。

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魏时设立。

右扶风

秦属内史,汉武帝时分置。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曾分右扶风置汉安郡,后废除。魏时与安定郡分出新平郡。

汧县:今陕西陇县南。曾属汉安郡。

渝麋:今陕西千阳东。曾属汉安郡。

雍县:今陕西凤翔东北。曾属汉安郡。

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曾属汉安郡。

杜阳:今陕西麟游西北。曾属汉安郡。

漆县:今陕西彬县。魏时新平郡治所。

徇邑:今陕西旬阳东北。魏时废除,地属漆县。

郿县:今陕西眉县东。董卓西迁后建郿坞。魏时治所迁至今陕西眉县。西面有诸葛亮驻军的五丈原和与之对峙的司马懿所驻军的北原。

美阳:今陕西扶风东。

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境内有箕谷、斜谷,箕谷在今陕西周至南,斜谷在今陕西眉县西南。

安陵:今陕西泾阳西南。魏时废除,地属长安。

平陵:今陕西咸阳西。魏时废除,地属长安。

茂陵:今陕西兴平东。魏时废除,地属长安。

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右扶风治所。周时称犬丘,秦将章邯被项羽封为雍王,都于此。

鄠县:今陕西户县。处上林苑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